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6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 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第5个月末和17个月末应用巴氏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中关于肩、臂运动及手运动的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NIM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5个月和17个月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第5个月末至第17个月末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恢复有远期作用;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2.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 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 (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3.
全膝关节置换(TKR)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有效的方法,是近30年来的最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1974年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Insall设计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全膝关节假体,伴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的30多年中,TKR手术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将早期肺康复治疗应用于机械通气72h内的重症患者,观察其对呼吸机的撤离、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评估者盲法实验,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及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87.8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VAP发生率(14.63%)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6.90±4.61D)和ICU住院时间(12.34±7.23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减轻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ICU住院的急性脑出血危重症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护理,实验组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实验组2在实验组1的基础上加用弹力带固定。采用超声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新发下肢DVT、下肢DVT的大小和位置,观察可能与血栓发生相关的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 结果 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血栓发生率、近端血栓发生率、直径>7 mm的血栓发生率、多发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ICU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改良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坐-站转移训练,实验组患者则辅以改良坐-站转移训练(即在患足置后情况下进行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法下肢部分(FMA-L)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使用AL-080型平衡功能评估系统对2组患者坐-站转移所需时间、下肢负重差异(ALD)及人体重心在冠状面上摆动幅度(COGX)进行评测,并观察其差异性。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其BBS评分、FMA-L评分、坐-站转移所需时间、ALD及COGX均显著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BBS评分[(47.5±5.3)分]、FMA-L评分[(22.4±7.3)分]、坐-站转移所需时间[(3.01±0.61)s]、ALD[(17.24±5.35)]及COGX[(2.87±0.52)c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改良坐-站转移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不同足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及下肢负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实验组)和健康人36例(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需在双足(BF)踝背屈10°、BF踝背屈10°时患足置后(PFP)或非优势足置后(UFDP)、BF踝背屈10°时健足置后(NPFP)或优势足置后(DFP)3种足位下完成坐-站转移测试,采用AL-08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受试者完成坐-站转移的时间、双下肢负重差异(ALD)、人体重心点(COG)在冠状面上的摆动幅度(COGX)进行测量,探讨其不同差异。 结果BF踝背屈10°时,除坐-站转移所需的时间外,健足平均负重[(59.12±2.71)%]、患足平均负重[(40.88±2.71)%]、ALD[(18.24±5.41)%]及COGX[(3.58±0.76)cm]与P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FP时,上述所有指标与P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F踝背屈10°时各指标比较,除坐-站转移所需时间外,剩余指标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UDEP比较,BF踝背屈10°时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降低(P<0.05),DFP时,除坐-站转移所需时间外,剩余指标与UDFP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种足位下所有指标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FP时(r=0.753、P=0.00)、BF踝背屈10°时(r=0.798、P=0.00)、NPFP时(r=0.814、P=0.00)ALD与COGX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性,对照组UDFP时(r=0.764、P=0.00)、BF踝背屈10°时(r=0.824、P=0.00)、DFP时(r=0.838、P=0.00)ALD与COGX之间亦呈高度正相关性。 结论不同足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及下肢负重的影响较大,患者双下肢负重的对称性越高,其姿势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的干预效果。方法 65例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两组在干预前、干预6~8次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是临床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护理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 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