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近年来,免疫及炎症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缺血性卒中发生后机体会调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卒中会打破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造成内稳态失衡。免疫调节剂作为辅助用药,为卒中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2月28日,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卒中的文章,通信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文章讨论了中国卒中患病人数不断增长的原因及中国为降低卒中发生和改善卒中诊疗水平而采取的措施~([1])。文中提到,卒中是我国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岁,比欧洲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了近10岁;约15%的卒中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CSF及血清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70例散发型ALS患者为实验组,并同期选择51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入组患者CSF及血清中MIP-1α的水平。使用ALSFRS-r量表评估ALS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疾病进展率衡量ALS患者疾病进展的速度。通过电话或门诊成功随访入组ALS患者48例,详细记录其生存状态。结果 ALS患者CSF及血清中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LS患者血清及CSF中MIP-1α水平与疾病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疾病进展率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P-1α水平高于平均值的ALS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MIP-1α水平低于平均值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S患者血清MIP-1α水平与其生存预后相关(P0.05)。结论 ALS患者CSF和血清MIP-1α水平明显增高,它可能是预测疾病进展及生存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酸冷刺激与冷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3级)患者60例,30例为观察组,在实施针灸,中频电刺激治疗的同时实施酸、冷刺激治疗;另30例为对照组,在实施针灸、中频电刺激治疗的同时,实施冷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lOd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结果lO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冷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意义优于冷刺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运动治疗(LSVT-BIG)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BIG疗法组和常规康复组各20例,分别给予8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Ⅲ)、“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10m步行试验(10MWT)、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2组MDS-UPDRS Ⅲ总分减少(P<0.05),TUGT时间减少(P<0.05),10-MWT时间缩短(P<0.05),步长增加(P<0.05),PDQ-39评分减少(P<0.05);组间比较,BIG组10MWT步行时间、步长、MDS-UPDRS Ⅲ总分及PDQ-39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更佳(P<0.05)。结论:LSVT-BIG疗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加强口服用药安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住院患者中选取118例可自行服用口服药物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常规工作基础上进行用药安全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用药及健康教育。由护士考察患者服药情况并记录。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多服、少服、漏服、忘记补服、剂量错误的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进步,重型颅脑创伤后病死率逐年下降,但伤后遗留的意识障碍、躯体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进行以恢复功能为主导的康复治疗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近年来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方法,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平衡障碍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确诊的82例脑白质高信号患者,采用Fazekas分级评价脑白质高信号程度,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平衡测试仪测定静态平衡功能和稳定极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Fazekas分级与BBS评分(总评分、静态平衡功能评分、动态平衡功能评分)和平衡测试仪参数(重心摆动周长、面积和速度,X轴和Y轴标准差,稳定极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BS总评分(rs=-0.322,P=0.027;rs=-0.414,P=0.004)和动态平衡功能评分(rs=-0.368,P=0.011;rs=-0.440,P=0.002)与Fazekas分级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均呈负相关。平衡测试仪各项参数中重心摆动周长(rs=0.239,P=0.030)和重心摆动速度(rs=0.240,P=0.030)仅与Fazekas分级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呈正相关,重心摆动面积(rs=0.345,P=0.001;rs=0.340,P=0.002)、X轴标准差(rs=0.302,P=0.006;rs=0.260,P=0.018)、Y轴标准差(rs=0.248,P=0.025;rs=0.253,P=0.022)与Fazekas分级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呈正相关;而稳定极限与Fazekas分级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rs=-0.258,P=0.019)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rs=-0.224,P=0.043)呈负相关。稳定极限与BBS总评分(rs=0.572,P=0.000)和功能性前伸测验(FRT)评分(rs=0.560,P=0.000)呈正相关。结论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可能是导致脑白质高信号患者平衡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静态稳定性、动态平衡功能、稳定极限和姿势稳定性明显下降,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FRT测验可作为急诊或床旁评价患者主动姿势控制能力和跌倒风险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卒中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 D 3 +T细胞、C D 3 + C D 4 +T细胞、C D 3 + C D 8 +T细胞及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动态变化,探讨卒中后机体免疫状态及其 对卒中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卒中急性期患者32例为卒中组,根据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卒中后非感 染组24例和卒中后感染组8例。另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 胞术分别于病程24 h内、3 d、7 d检测卒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 CD3+CD8+T细胞及Tregs水平。 结果 ① 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后非感染组CD3+CD4+T细胞与Tregs于发病后7 d升高(P分别为0.02和 0.03);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及3 d下降(P分别为0.01和0.03),发病后7 d升至与健康对照组 无显著差异。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Tregs在发病24 h内(P分别为 <0.001,<0.001,0.03和<0.001)、3 d(P均<0.001)、7 d(P分别为<0.001,0.01,0.01和0.01)均较健 康对照组明显下降;②卒中后感染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及Tregs在发病后24 h内(P分别为0.01, <0.001和<0.001)、3 d(P分别<0.001,<0.001和0.04)、7 d(P均<0.001)均显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 组;两组CD3+CD8+T细胞在发病后24 h内无明显差异,但3 d(P<0.001)、7 d(P =0.02)卒中后感染组显 著低于卒中后非感染组。 结论 C 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Tregs参与卒中早期病理生理过 程,其动态变化可能导致卒中后免疫抑制,并参与卒中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