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右侧卵巢明显异常(囊肿样).正常解剖并行组织切片观察,考虑可能为异常甲状腺组织,该尸体有甲状腺异位.此类变异较为罕见,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MAP-2、Brdu+GFAP、Brdu+v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量角器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FMA、ARAT评分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均改善(P=0.000),联合治疗组患者FMA评分(t=-2.528,P=0.016)、ARAT评分(t=-2.562,P=0.014)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t=-2.469,P=0.018)改善程度均优于FES组;且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危险因素,以加强早期预防并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斯堪地那维亚卒中评分(SSS)对101例发病<24 h的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电解质(血清钾、钠、氯),发病状态(安静、活动),缺血性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基底节区),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左侧、右侧、双侧),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者缺血性卒中亚型(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其中额叶所占比例达48.72%)、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右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30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性别、年龄、既往史、电解质指标、发病时状态、脑萎缩程度、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栓塞(OR=0.152,95%CI:0.065~0.496;P=0.011)、脑梗死后渗血(OR=0.105,95%CI:0.020~0.549;P=0.008)、脑叶皮质受累(OR=0.099,95%CI:0.044~0.225;P=0.000)、SSS评分<30分(OR=0.145,95% CI:0.062~0.337;P=0.000)等因素为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右侧大脑半球受累(OR=0.638,95%CI:0.311~1.308;P=0.220)则不增加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风险.结论 具有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位于脑叶(特别是额叶)、SSS评分<30分等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伴发癫(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98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微出血灶观察,据发病后24 h头部CT血肿扩大和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脑微出血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25例于发病后24 h复查CT显示血肿扩大,发生率约为25.51%,脑微出血组为43.75%(14/32),高于非脑微出血组的16.67%(11/66;χ2=8.319,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1,95%CI:0.065~0.861;P=0.017)。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24 h)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风险明显增加,应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无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发病6 h以内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按发病时LDL-C水平分为LDL-C<2.49 mmol/L组和LDL-C≥2.49 mmol/L组,对2组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血肿体积进行对比分析,并于发病24 h复查头CT了解2组血肿扩大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对脑出血血肿扩大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SBP、DBP、血糖水平、PT、APTT、FIB、PLT、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L-C<2.49 mmol/L组的血肿扩大发生率高于LDL-C≥2.49 mmol/L组(34.21%vs 11.4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L-C<2.49 mmol/L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LDL-C<2.49 mmol/L时提示血肿扩大风险较高,应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津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及脑卒中二级预防情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医师和天津市和平区白楼医院的内科医师,面对面地调查、体检和填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脑卒中时间、既往病史、吸烟、饮酒、嗜盐、锻炼、服药史。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ECG、空腹血糖、TG及T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中,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绝大多数(93.08%)。吸烟(5.38%)、饮酒(2.31%)不良嗜好的比例较低;平日锻炼者占25.77%;嗜盐比例较高(33.46%),超重比例40.77%,肥胖比例31.92%;长期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10.77%,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1.54%;高血压患病率为79.23%,血压控制良好,基本符合高血压用药原则;糖尿病患病率为30.38%,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绝大多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通过规律用药,高血压、糖尿病控制较好,但饮食控盐较差。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应用率较低,还需要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宣教,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1±0.0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D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