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2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1.
①目的探讨体感交互技术 Kinect 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康复项目基础上,实施体感交互技术 Kinect 辅助训练,于实验前和实验第4周时进行简化 FMA 运动功能评定。③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的 FMA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组在屈肌系统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坐位伴有协同运动及总成绩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或 P <0.05)。④结论体感交互技术 Kinect 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②方法某医院老年门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703例,按照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形式,将确诊为骨质疏松的303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骨质疏松的4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骨密度测定、一般人口学及影响因素调查。③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学历、既往病史、现病史、钙剂使用情况、运动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结构等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钙剂使用情况、骨折史、牙齿脱落情况、吸烟情况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 P <0.05);年龄>65岁、低学历、丧偶或离异、未服用钙剂、有骨折史、牙齿脱落、吸烟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④结论年龄大、丧偶或离异、有骨折史、有牙齿松动脱落、吸烟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高学历、服用钙剂则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活化的炎性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主动释放的一种串珠样纤维网状物质,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蛋白成分组成,可通过缠绕致病菌限制其扩散,同时通过各种抗菌蛋白杀伤致病菌,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除吞噬和脱颗粒作用外的第三种杀菌机制。近年研究显示,NETs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过程。本文就NETs在抗寄生虫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对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分属于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的三个自然村落的3 04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经济状况调查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评定。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认知、总水平不同。有固定月收入的农村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总水平明显好于无固定月收入及无收入者,月收入大于支出者好于月收入等于支出者、月收入小于支出者,有存款者好于无存款者(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收支状况、存款情况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总水平的因素。结论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健康管理水平不容忽视的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居家不出(housebound)老年人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邯郸市建安社区居住的housebound老年人8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接受为期8 w的MBSR干预,1次/w,60 min/次,对照组维持以往生活状态。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抑郁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生存质量简表、ADL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抑郁、正念水平、生活质量和ADL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BSR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水平,提高正念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和AD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造口门诊及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290例。对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基线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个量表的得分情况,评估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总分(68.16 ±13.51)分,位于中度水平,43.1%的病人病耻感处于重度区间。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自理程度、造口接受程度、是否有造口并发症、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病耻感的因素(P < 0.05~P < 0.01)。肠造口病人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呈负相关,而焦虑抑郁水平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 < 0.01)。结论影响结直肠癌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因素有造口自理程度、接受度、是否有并发症,以及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疾病状况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在2014年7月到12月期间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412例的≥60岁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睡眠质量的一般因素有婚姻、月收入,疾病因素有自理能力、走路迟缓、乏力、OP程度、疼痛程度分段、肌肉痉挛、慢病数量、用药种类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疾病状况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睡眠质量,其中疼痛影响睡眠质量,且疼痛程度越重,对睡眠质量影响越大;自理能力的改变、乏力使老年OP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减少;肌肉痉挛造成老年OP患者睡眠障碍。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现状,探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2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SM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进行测评。结果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6.13±0.76,自我感受负担及各维度得分分别为32.79±8.52、10.41±2.53、15.66±5.53、6.72±1.75,自我效能得分与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具有负相关性(r=-0.564~-0.66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自我效能可增加回归模型对自我感受负担的预测力(ΔR~2=0.27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自我效能是影响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弘慈医院直属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2个社区(分布于唐山市区东南西北中),对在社区登记户籍的年龄≥75岁的3 448位居民应用日常生活照顾需求问卷、The CFAI衰弱综合评估量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日常生活照顾无需求者1 784人(51.7%),轻度需求者860人(24.9%),重度需求者804人(23.3%),需求率48.3%。其中,需求项目中需求率前5位依次为使用公共车辆(38.7%),做饭菜(32.4%),购物(31.8%),做家务(31.7%),洗衣(28.0%)。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年龄(OR=0.263)、空巢(OR=0.591)、高社区活动参与度(OR=0.366)、高月收入(OR=0.324)、低孤独感(OR=0.022)、衰弱程度轻(OR=0.179)、认知功能好(OR=0.269)、无慢性病(OR=0.490)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保护因素;接受居委会提供服务低(OR=1.631)、自评健康差(OR=14.850)、与子女交流少(OR=2.012)、无医保(OR=1.761)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者近半,形势堪忧,应建立完善照顾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的衰弱进程中日常生活、精神照护需求状况及其家庭、社区、社会因素,为采取支持性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2家医院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75岁老年人,采用The CFAI衰弱综合评估工具、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孤独量表(UCLA)进行评测。结果 3 448名高龄老人衰弱率为100%;非常需要生活照顾者占23.32%(804/3 448),非常需要精神照护者占68.94%(2 377/3 448),两者最需要提供的照护者均为子女和老伴。多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程度、年龄及兄弟姐妹、邻里、子女、老伴、志愿者、其他家庭成员等提供帮助是居家高龄老人生活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21.876、11.673、2.676、3.871、3.812、–2.806、–2.735、–2.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程度、邻里提供帮助、子女提供帮助、老伴提供帮助、文化程度、居委会提供帮助、兄弟姐妹提供帮助是居家高龄老人精神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26.572、13.060、–6.995、–4.607、–3.057、2.729、–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成员、社区、社会支持是高龄老人日常生活及精神照护的基础,应加强支持体系的构建,提高整体照护水平,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