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5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7 毫秒
71.
KCNQ4能够编码一种新型的钾通道,分布于内耳和听觉的中枢传导通道,突变可致DFNA2型耳聋.KCNQ4通道电流是一种慢性激活的延迟钾电流,KCNQ4的分子结构已经很清楚.本文重点从KCNQ4的分子结构、钾通道的性质介绍其在内耳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者 ,耳科及有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常误诊为梅尼埃病及颈性眩晕或被漏诊。近年来 ,对此病有一些新的观点及争论 ,故必须有所认识。1   定义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 ,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偶或伴有飘浮或翻转感。由于征象是在头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 ,故称为变位性眩晕 ,而位置性眩晕是指新的头位引起的眼震与眩晕。2   激发头位床上坐起、躺卧、左右翻身 ,仰头、低头 ,弯腰、俯身、直腰 ,左右转头、头偏一侧。征象多发生于一种头位 ,但少数患者征象可发生一个以上…  相似文献   
73.
目前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多采用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行Ⅱ期手术切除治疗[1,2].咽部蔓状血管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我院耳鼻咽喉科2005年3月收治1例咽部蔓状血管瘤的患者,采用剥脱术结合血管结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分析69例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45例在全麻下经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取出异物,24例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的45例患者中43例治愈,另有2例在通过声门时异物滑脱,发生异物变位,因呼吸衰竭死亡。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的24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总治愈率为97.1%。结论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完善术前准备,保持气道通畅,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是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内耳免疫反应过程TNF-α/TNFR1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选用雌性白色豚鼠4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9只,对照组16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分别在内耳免疫术后1、3、5、7和14 d处死动物,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内耳TNF-α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内耳TNFR1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TNF-α蛋白表达阴性.实验组除内耳免疫第1天Corti器、侧壁和螺旋神经节与内耳免疫第3天侧壁外,其余切片都有TNF-α蛋白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TNFR1 mRNA表达阴性.实验组除内耳免疫第1、3、5天Corti器外,其余切片均有TNFR1 mRNA阳性表达,TNFR1 mRNA原位杂交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TNF-α/TNFR1是调节内耳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分析水杨酸钠对耳蜗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耳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并进行细胞短时间(2~3 h)血清培养后,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曲线,同时记录不同浓度水杨酸钠(0.01、0.1、0.5、1、10 mmol/L)对2种电流的影响.结果耳蜗SGNs上可记录到外向电流,该电流对4-氨基吡啶(4-AP)敏感,证明其为钾电流,该钾电流具有延迟整流特性;1 mmol/L水杨酸钠能明显抑制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50 mV的去极化电压刺激可使最大稳态电流幅值减少(46.3±2.0)%,水杨酸钠对此电流的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性,外液洗脱后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可基本恢复正常.另外,可记录出耳蜗SGNs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尾电流曲线;水杨酸钠可降低此尾电流峰值,并缩短尾电流的时间常数,加速尾电流的失活.结论 钾电流在耳蜗SGNs正常电生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水杨酸钠抑制耳蜗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并加速尾电流的失活,这种作用可导致耳蜗SGNs的电生理活动异常,从而引发水杨酸钠对听觉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转酮酶样蛋白1(TKTL1)在体外培养的人类鼻咽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TKTL1 mRNA 的干扰RNA质粒,转染人类鼻咽癌细胞(CNE细胞系);检测转染前后CNE细胞中转酮酶活性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CNE细胞转酮酶基因家族(TKT、TKTL1、TKTL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实验检测转染前后CNE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实验组CNE细胞中转酮酶活性(携带有pEGFP-C1-U6/TKTL1)明显低于质粒对照组(携带有pEGFP-C1-U6/UC)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细胞);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转染前后CNE细胞中TKT和TKTL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然而,实验组细胞中TKTL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CNE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癌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转酮酶蛋白TKTL1在人类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中起重要作用,TKTL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鼻康片联合色甘萘甲那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武汉市红十字医院治疗的11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每次两侧鼻孔各喷1下,3~5次/d,每次间隔>3 h;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鼻康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QLQ)、鼻症状总分表(TNSS)、伴随症状总分(TNNSS)和鼻内镜(MLK)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IL-27)、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鼻通气功能指标总鼻气道阻力(NAR)、0~5 cm鼻腔容积(NCV)和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治疗组96.36%(P<0.05)。治疗后,两组RQLQ、TNSS、TNNSS和MLK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3、IL-23、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均明显降低,而sPD-L1和IL-2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0~5 cm NCV、NMCA均明显升高,而NAR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鼻康片联合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提高鼻通气,改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80.
遗传性耳聋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连接蛋白基因突变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对这类基因的鉴别和研究,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这一课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和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