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9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研究了纯化培养的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内质网钙库的组成、特征.用IP3-敏感的和非IP3-敏感的钙库的激活剂乙酰甲胆碱(Acetyl-β-Methylcholine Chloride,MCh)和咖啡因(Caffeine,CAF)及线粒体解偶剂FCCP组成不同的刺激条件作用于细胞,观察胞内钙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MCh和CAF均可使[Ca2+]i出现与刺激浓度依赖性的钙升高.快速重复的刺激可导致钙库的耗竭,而足够长的间隔时间可使钙库的Ca2+储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用Thapsigargin耗竭内质网钙库后,MCh和CAF不能引起[Ca2+]i升高;线粒体的解偶剂FCCP可诱发中度的[Ca2+]i升高,并与MCh和CAF敏感的钙库相对独立.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库包括:MCh和CAF敏感的两种内质网钙库,它们或相对独立或密切相关;线粒体钙库参与胞质内Ca2+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治疗后多巴胺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 6 -羟多巴胺损毁制备 PD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阿朴吗啡 2 h后诱导移植后 12周纹状体组织内 c- fos和 Jun- B的表达 ,分析其分布和阳性细胞数目。结果 :移植后 12周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fos表达增高 ,而 Jun- B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fos表达增高表明移植细胞仍保持着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临床工作发现多种抗生素可影响甚至加重重症肌无力已存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的障碍,使患者的肌无力症状恶化。目前,国内外在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上进行抗生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随着新型抗生素的出现,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各类抗生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感染科、神经内科和药剂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健康、雌性C57BL/6小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重症肌无力组10只;生理盐水组10只;抗生素治疗组120只。抗生素治疗组分为庆大霉素组,依米替星组、环丙沙星组、氟罗沙星组、头孢呋新组和头孢他啶组,每组20只。干预:以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的乙酰胆碱受体免疫3次建成EA重症肌无力模型。生理盐水组、各抗生素治疗组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开始按10mg/kg体质量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连续注射14d;重症肌无力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和抗生素治疗后第14天进行症状评分,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和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的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肌无力症状评分。②低频重复电刺激的衰减率。③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水平。结果:注射抗生素后第14天庆大霉素组.依米替星组、环丙沙星组和氟罗沙星组小鼠的平均症状评分明显高于重症肌无力组,头孢呋新组和头孢他啶组小鼠的平均症状评分与重症肌无力组无明显差别;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衰减幅度庆大霉素组(21.22&;#177;4.63)%、依米替星组(19.08&;#177;4.25)%、环丙沙星组(22,25&;#177;4.95)%和氟罗沙星组(21.71&;#177;4.99)%明显高于重症肌无力组(15.75&;#177;2.22)%,头孢呋新组(15.25&;#177;2.87)%和头孢他啶组(15.25&;#177;3.30)%与重症肌无力组无明显差别;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庆大霉素组、依米替星组、环丙沙星组和氟罗沙星组明显高于重症肌无力组,头孢呋新组和头孢他啶组与重症肌无力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加重重症肌无力小鼠业已存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的障碍,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海马区胆固醇对发育与成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胆固醇可使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自身突触数量增加,囊泡数量及递质释放效能亦明显增高.目的建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微量胆固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观察胆固醇在大鼠脑海马发育和成熟中的作用.设计重复测量实验.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乳鼠(出生24 h内)、幼鼠(28~30 d,体质量40~60 g)和成鼠(90~100 d,体质量200~250 g)各10只.方法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取海马称重,制备匀浆,离心,过滤后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反相色谱柱(ZORBAX XDB C18 4.6*250 mm 5 μm,Agilent),以乙腈-异丙醇(41)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nm.VARIAN Prostar 325紫外检测器和美国VARIAN公司的LCWORKSTATION V6.2色谱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和处理色谱数据,获得胆固醇色谱图.样品中胆固醇含量(mg/g)=10×0.996 5×样品中胆固醇的峰面积×标准胆固醇的含量(g/L)÷标准胆固醇的峰面积主要观察指标①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与其色谱峰面积的关系.②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胆固醇含量在0.132 3~2.647 2 g/L时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3).②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3组样品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92±0.03),(11.20±3.41),(12.91±1.25)mg/g,差别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的微量胆固醇灵敏,特异性好,且分析时间短.在大鼠发育过程中,脑海马中胆固醇含量渐增,说明胆固醇对大鼠脑海马结构、功能的发育和成熟可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亚低温和适当升压对脑缺血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起到更好的脑保护效果。目的:通过升压联合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脑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和一所市级医院的皮肤科。材料:实验于2001-03/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选择64只成年Wistar大鼠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联合组),每组16只动物,缺血3h再灌注;对照组常温不予处理,升压组缺血2h给予升压处理3h,亚低温组缺血2h开始亚低温干预,联合组联合应用亚低温组和升压组治疗方法。缺血24h处死动物。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情况:结果:升压组、亚低温组及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2.12&;#177;0.54)分、(2.14&;#177;0.69)分、(1.78&;#177;0.61)分,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7.65&;#177;4.78)%,(16.21&;#177;3.79)%,(11.31&;#177;3.64)%,Even’s蓝染色体积分别为(56.63&;#177;10.70)mm],(53.52&;#177;8.44)mm^3,(38.45&;#177;5.25)m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0&;#177;0.64)分,(28.34&;#177;4.13)%和(94.87&;#177;15.34)mm^3];而联合组脑梗死体积和Even’s蓝染色体积明显小于单独升压组和亚低温组(P均&;lt;0.05)。结论:升压和亚低温能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联合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左旋四氢巴马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L T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和大鼠脑缺血模型 ,并术前 30min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10ml/kg)、L THP(5 ,10 ,2 0mg/kg)和尼莫地平(0 0 4mg/kg) ,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L THP组可显著延长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 ,改善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缩小脑梗死范围 ,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和NO含量 (P <0 0 5 ) ;10、2 0mg/kgL THP作用与尼莫地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 THP可通过抗自由基与减轻NO介导的神经毒性机制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尽管对PD的发病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DA能神经元死亡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PD发病中均起作用。最近发现几种家族性PD与特殊基因突变有关,尽管散发性PD中无这些突变,但对家族性PD中几种基因突变的进一步明确却给研究散发性PD提供了线索。蛋白表达和折叠异常、蛋白降解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营养障碍等均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脂多糖诱发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1ysaccharide,LPS)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LPS入大鼠脑黑质后,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剂量LPS和5μgLPS注射后不同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状况。结果:0.1—10μgLPS注射后14d,导致TH^ 细胞数下降分别为5%、15%、20%、45%、96%和99%;5μgLPS注射后与对照组相比,TH^ 细胞数3d后开始下降,14d明显减少,仅为5%,30d后基本消失。结论:LPS能诱导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冰帽颅脑降温仪,控温于34℃,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2周疗程。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Barthe1指数、Rankin评分和Fugal-Meyer评分。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ESS评分和Rankin评分显著改善;患肢Barthe1指数和Fugal-Meye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亚低温疗法具有显著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亚低温和适当升压对脑缺血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起到更好的脑保护效果.目的通过升压联合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脑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和一所市级医院的皮肤科.材料实验于2001-03/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选择64只成年Wistar大鼠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联合组),每组16只动物,缺血3 h再灌注;对照组常温不予处理,升压组缺血2 h给予升压处理3 h,亚低温组缺血2 h开始亚低温干预,联合组联合应用亚低温组和升压组治疗方法.缺血24 h处死动物.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情况.结果升压组、亚低温组及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2.12±0.54)分、(2.14±0.69)分、(1.78±0.61)分,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7.65±4.78)%,(16.21±3.79)%,(11.31±3.64)%,Even's蓝染色体积分别为(56 63±10.70)mm3,(53.52±8.44)mm3,(38.45±5.25)m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0±0.64)分,(28.34±4.13)%和(94.87±15..34)mm3];而联合组脑梗死体积和Even's蓝染色体积明显小于单独升压组和亚低温组(P均<0.05).结论升压和亚低温能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联合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