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之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剂量 在临床治疗中,10%~30%的重症患者易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其中5%~10%的AKI患者需要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CRRT治疗不仅应用于治疗AKI,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扩展应用于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非肾脏疾病.随着应用的深入,有关CRRT的治疗指征、时机等问题,尤其是CRRT治疗重症感染的合适治疗剂量成为研究和争议的热点.  相似文献   
92.
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是急诊手术常见原因, 大部分情况下需行病变肠段切除, 切除后行一期吻合还是造口, 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关键。随着外科技术不断进步, 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加, 一期切除吻合术成为最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由于对术后吻合口漏的担忧, 临床实际中术后造口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胃肠道穿孔致腹腔感染外科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就穿孔位置、病因等问题, 探讨了最佳手术方案。对并对一期吻合后吻合口漏的多种预防手段进行探讨, 包括围手术期管理、胃肠道吻合和肠道灌洗减压等技术, 以期提高肠切除术后一期吻合率, 为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逐渐成为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普遍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实现通气方式、通气模式以及与患者的协同性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步。临床医生、特别是从事危重病学的医生,应对机械通气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危重患者从机械通气中更多地获益。  相似文献   
94.
目的系统评价肌松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database"英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2020年5月前发表的肌松剂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主要分析指标为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共纳入5项RCT, 1 462例ARDS患者。与对照组比, 干预组使用肌松剂72 h[平均差(MD)为14.39, 95%CI 6.40~22.38, P=0.000 4]和96 h(MD为15.83, 95%CI 7.13~24.52, P=0.000 4)氧合指数明显改善, 而使用肌松剂48 h 2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为7.96, 95%CI -1.35~17.26, P>0.05)。使用肌松剂72 h和96 h干预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明显降低, MD为-0.45(95%CI -0.87~...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油酸性急性肺损伤( ALI )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3.5 kg,随机分为3组(n=6),即对照组、油酸组和瑞芬太尼组。对照组经30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l;油酸组经30 min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瑞芬太尼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至处死,输注15 min时开始给予油酸,方法同油酸组。各组大白兔分别在输入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以下简称给药)前和给药后6 h记录平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及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TNF-α及IL-8浓度。给药6 h后处死动物并迅速剖胸取肺脏,肉眼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肺组织标本行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和测定湿干质量比。结果:瑞芬太尼组肺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明显轻于油酸组,瑞芬太尼能显著降低油酸性ALI兔血浆中ICAM-1、TNF-α及IL-8水平,改善ALI兔肺水肿,从而使PCO2和PaO2均明显改善。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阻滞ALI时失控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TNF-α及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危重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3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入住ICU分为未入住ICU组(60例)和入住ICU组(76例)。收集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外院转诊、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首要致病因素及主要致病因素等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危重孕产妇前3位首要致病因素为产后出血(3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1%)及妊娠合并心脏病(8.8%)。2组患者年龄、学历、居住地、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瘢痕子宫、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院转诊、孕前BMI、分娩方式、主要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28;P<0.001;χ2=5.913,P=0.015;χ2=15.07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5 kg/m2)、主要致病因素(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16,95%CI:1.767~1339.337,P=0.036;OR=31.894,95%CI:5.029~720.700,P=0.003)。 结论危重孕产妇的首要致病因素仍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BMI≥25 kg/m2及具有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98.
刘玲 《中华内科杂志》2009,50(8):449-452
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维持生命并为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虽然近1/3的ICU患者需要机械通气[1],但如何根据患者个体需求进行机械通气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大难题.理想的通气模式是实现神经冲动和机械通气直接偶联,即监测患者呼吸中枢的活动,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提供合适的吸气流速和潮气量.  相似文献   
9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常见的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生命的疾病,其病死率高达36%-45%[1]。ARDS首次由Ashbaugh等于1967年提出,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微循环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收治的早期感染性休克(<24 h)患者,并且EGDT未达标(四项指标中至少一项未达标),排除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合并其他类型休克、重度心衰、急性心梗、未成年人、妊娠、疾病终末期、心搏呼吸骤停、大面积烧伤、口腔毁损或出血、张口极度困难、感染性休克发病时间大于24h等患者,按照EGDT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经皮氧分压(PtcO2)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仪(SDF)监测舌下微循环,观察同一患者EGDT达标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和舌下微循环变化.符合正态性分布者自身比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者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1例患者EGDT未达标,未纳入分析,最终共有19例患者EGDT达标并监测了组织氧,其中4例患者同时监测了患者舌下微循环.(1)与治疗前相比,EGDT达标后PtcO2[(8.0±30.9) mm Hgvs.(62.7±24.0)mm Hg,P<0.05,1 mm Hg =0.133 kPa],组织氧合指数(PtcO2/FiO2)[(141.6±78.2) mmHgvs.(110.7 ±60.4) mm Hg,P<0.05]显著增加,PtcCO2和经皮-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 gap) (P <0.05)显著降低.(2) EGDT达标后灌注血管比例(PPV) (P =0.051)、微循环血流量指数(MFI) (P =0.074)均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3) PtcO2、组织氧合指数、Ptc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氧输送、氧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DT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前后全身组织灌注的指标可能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