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195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携带人TGF-β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为h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并通过脂质体Fugene 6介导腺病毒DNA转染293细胞。结果重组hTGF-β1腺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酶切后,得到14.5、8.1、4.2、4.0、2.5、1.4、0.6 kb片段。与空白腺病毒相比,5.6 kb的片段已被置换成4.2 kb和4.0 kb片段;经PI-SceⅠ/I-CeuⅠ双酶切后,得到32.6 kb和2.6 kb含目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无误,表明重组Adeno-hTGF-β1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以重组Adeno-hTGF-β1DNA为模板的PCR产物中出现1.35 kb hTGF-β1目的基因片段,表明hTGF-β1基因成功连接至adeno-X腺病毒表达载体中。重组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Fugene 6介导转染293包装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PCR反应鉴定293细胞包装的腺病毒,证实扩增出247 bp的hTGF-β1目的基因片断和312 bp的腺病毒骨架基因片断。结论携带人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并能在293细胞包装,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回顾了11例被诊断为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患儿的MRI和4例患儿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所有的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肿物均未治疗而在1岁前消退.病灶外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肿物呈紫色隆起,伴有肿物邻近部位静脉扩张(n=4);肿物颜色浅灰色,伴有肿物表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物周缘发白晕圈(n=3);肿物紫色平坦,质地较硬(n=3).仅1例病灶质地柔软,肿物位置较深,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肿物平均直径5.6cm.MRI和CTA表现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部分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均质性较差和更大的流空信号.结论 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增生完全的特殊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出生后消退迅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不推荐激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创伤、肿瘤等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而缺损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目前国际面临的难题。大面积的缺损通常都需要采用自体或异体组织、器官移植进行修复,自体移植存在着“以创伤修复创伤”的遗憾,而异体移植中供体来源不足和免疫排  相似文献   
25.
三维图像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颌面外科发展至今已有 5 0年的历史 ,其理论基础在于颅面骨的骨骼可以大块的被游离和截断 ,进行重新排列而不致于发生骨坏死 ;二个眼球和周围眶骨骨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和固定而不致于影响视力[1] 。典型的术式有LeFortⅠ、Ⅱ、Ⅲ型手术 ,眶周截骨术 ,颅骨缺损的修补 ,颧眶骨折的复位和上下颌骨骨折的复位 ,这些手术的成功以往都依赖于手术者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 ,3] 。然而 ,颅颌面畸形绝大多数伴有颅颌面骨结构的畸形 ,其原因是由于先天性颅面骨的发育不良和外伤、肿瘤病变等继发因素所导致的 ,这种畸形常…  相似文献   
26.
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锁乳突肌瓣转位术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接受该术的21例晚期面瘫患者术后随访3~25月,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标准正位照片,同时对口角形态、疤痕、面部皮肤松弛等情况加以分类、分析和比较。结果 手术前后,静态鼻翼对称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口角对称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动态的鼻翼和口角对称情况,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患侧面宽,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面颈部顺皮纹切口处疤痕不明显,而与皮纹成角切口处疤痕明显。术后患侧皮肤存在一定松弛,颈部凹陷所致心理压力不明显,未见副神经损伤情况。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转位术修复晚期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对称情况明显改善,无显著的臃肿和颈部供区凹陷,仅在颈部耳垂下方疤痕略为明显。  相似文献   
27.
脂肪干细胞HLA分子表达与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Cui L  Yin S  Yang P  Liu B  Zhang Y  Liu W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0-1894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从临床脂肪抽吸术丢弃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共3例),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I、HLAII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植物血凝素(PHA,2μg/ml)刺激淋巴细胞后,分别以(1×102、1×103、1×104、1×105)细胞/孔数量的异体脂肪干细胞加入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另一组在刺激同时加入白介素2(IL2,0.5ng/ml),检测脂肪干细胞抑制作用的逆转。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第三者”脂肪干细胞或经IFNγ作用后脂肪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表达HLAI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II类分子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I表达未见明显增高,HLAII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脂肪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IL2可逆转脂肪干细胞的抑制作用。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作用呈脂肪干细胞细胞数量依赖性;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ADSC可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8.
Nagata法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在期耳再造术后位于对耳屏处的皮肤发生坏死,通过局部皮瓣的转移成功覆盖;1例患者在期手术后再造耳的背侧发生移植皮片的部分坏死和软骨外露,经局部皮瓣的转移后成功覆盖。结论:精致的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 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钙离子载体A23187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及3种酶对兔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并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方法 兔超排后获得卵母细胞,经脱颗粒处理后用A23187和6-DMAP处理不同时间,体外培养5~7 d,观察细胞发育与囊胚形成情况.结果 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处理5 min后, 继续在2.0 mmol/L 6-DMAP中分别处理3.5、4.0、4.5、5.0 h,均能激活兔卵母细胞;以处理4.0 h的卵裂率最高(58.82%,20/34),并有15%(3/20)的囊胚发育率.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和胰酶处理20 min后, 均能激活兔卵母细胞,其中透明质酸酶处理20 min的激活率和卵裂率最高,分别为58.33%(28/48)和63.64%(28/44).结论 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率与激活方法密切相关.化学激活剂的处理时间及消化酶的不同均对兔卵母细胞的激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