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19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 男 ,2 0岁。因活动后气促 2年在外院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于 2 0 0 1年 6月 2 0日在外院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 ,分别置换 2 7#、2 1#St.Jude双叶机械瓣 ;术中全部保留二尖瓣前、后叶和瓣下结构 ;术后病理诊断 :二尖瓣、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术后 2个月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机械瓣跨瓣压差 5 3mm Hg(1k Pa=7.5 mm Hg) ,中度瓣周漏。其后 ,跨瓣压差逐渐增大 ,并再次出现气促。但无持续高热、酱油样小便、晕厥等临床表现。 2 0 0 3年 7月 14日于我院就诊 ,以双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周漏收…  相似文献   
72.
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化诱导过程中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cytidine,5-aza)和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表达的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和DMSO诱导24h。1周后重复诱导1次。在诱导后1、2和3周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的表达变化。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约1周左右细胞明显变大,2周时细胞走向趋于一致.邻近细胞间连接较前紧密,并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并一直持续表达3周。在DMSO诱导hBMSC后1周,开始可检测到细胞发生转录水平变化NKx2.5表达,并均可持续表达至诱导后3周;NKx2.5表达量有随诱导后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5-aza和DMSO在体外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的表达,从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Dor法切除左心室室壁瘤术前、术后左心室二维形态的变化,了解该手术对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和S4探头,比较室壁瘤组(28例,治疗方法为Dor法合并或不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对照组冠心病无室壁瘤组(15例,治疗方法为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术后心功能和二维形态指数的变化。结果室壁瘤组:手术死亡2例(7.1%);随访1~54月,平均(28.5±6.4)月,死亡2例(7.1%);存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7±0.09提高到术后的0.49±0.09(P<0.01);术后左心室形态更接近椭圆形,舒张末偏心指数从术前的0.57±0.12提高到术后的0.68±0.18(P<0.01),收缩末舒张末偏心指数从术前的0.63±0.15提高到术后的0.69±0.11(P<0.05)。对照组:随访4~19月,平均(11.2±4.6)月,无手术死亡和远期死亡,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形态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舒张末、收缩末偏心指数术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or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形态。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VUS观察6例SCAD的显像特征,并指导3例SCAD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6例患者IVUS均清晰显示内膜片结构,根据真假腔外侧壁的超声结构差异和假腔内血栓,6例患者均成功鉴别出真假腔。3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根据IVUS显像准确选择支架尺寸,指导支架在真腔内释放,并确定支架扩张充分和夹层完全闭合。结论应用IVUS有助于对SCAD进行精确的评估,准确地指导SCAD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水平及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08例CHF患者(非重症CHF组49例,重症CHF组59例),以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43例。测定患者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测定同1天0:00、8:00及16:00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计算患者昼夜COR比值(RCOR8:00/COR0:00)及日间COR比值(RCOR8:00/COR16:00)。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较非CHF组相比,CHF组0:00血浆ACTH及0:00、16:00血浆COR水平显著升高,RCOR8:00/COR0:00及RCOR8:00/COR16:00均下降(P<0.05)。重症CHF组0:00、8:00血浆ACTH以及0:00、8:00、16:00血浆COR水平均高于非重症CHF组及非CHF组(P<0.05)。重症CHF组RCOR8:00/COR0:00低于非重症CHF组,非重症CHF组低于非CHF组(P<0.05)。结论:CHF患者HPA慢性持续性激活;COR随心功能状态动态变化,可作为反映CHF病情的指标,并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6.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约占90%。IH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IHD的主要手段是重建血供,而不能修复损伤和坏死的心肌。  相似文献   
77.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在近2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治疗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的一致肯定。因此,国内部分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指南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规定为二线治疗,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外科治疗的局限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无可争议的一线选择。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这项技术操作难度较大,推广普及较慢,所以要达到广泛应用,使之真正成为安全可靠的临床一线治疗还尚需时日。那么,现阶段,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否可作为心房颤动一线治疗呢?在此问题上,来自正方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刘少稳教授和反方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杨新春教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导管射频消融作为房颤一线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现刊登两位专家阐述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Hb≥120 g/L(n=54),B组Hb<120 g/L(n=1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内的总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均高于B组患者(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OR=1.629,95% CI=1.223~2.169)、男性(OR=1.416,95% CI=1.119~1.791)、贫血(OR=2.012,95% CI=1.419~2.852)、SOTB≥8 h(OR=2.236,95% CI=1.429~3.498)是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PCI术后完全血运重建(OR= 0.421,95% CI= 0.203 ~ 0.873)、LVEF ≥35%(OR= 0.529,95% CI=0.286~0.978)、吸烟史(OR=0.382,95% CI=0.189~0.772)是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保护因素。结论 Hb<120 g/L会增加患者PCI术后的总M 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前为数不多的随机研究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技术并未提供更多的益处.在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必要时在分支血管内置入另一枚支架(Provision T支架术)仍然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20%~30%的真性分叉病变需双支架技术,即便是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双支架技术的应用也不应减少.如果病变弥漫性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和近中段血管,分支血管直径>2.5mm且供血范围较大,术者应选择双支架技术.目前尚无资料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采用双支架技术时,必须完全覆盖病变和进行最终球囊对吻.患者对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无创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