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78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董氏儿科善用外治法,尤其采用指压法——按压“火丁”治疗婴儿吐乳症,临床疗效显著。董氏传人王霞芳继承并从诸方面对之加以研究、论证,使董氏儿科这一独特疗法得以发扬光大,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2.
温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经后以温肾化瘀法为主,经前、经期以化瘀温经止痛法为主治疗,并与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部分体征、基础体温、妊娠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化瘀法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3.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理.方法:12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60例采用电针循经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夹脊穴治疗相对循经取穴治疗来说,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简单的取穴方法.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徐瑛  张云鹏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90-991
查阅有关文献 ,整理发现明清时期对脑主神明的观点已逐渐公认。首先是明·李明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继之林琴、喻嘉言、汪昂、张锡纯、王清任等都强调证实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明了许多治疗脑病的著名方剂 ,至今仍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5.
<正>徐建玉教授,女,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四十余年,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心肌炎、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结果仪器进行比对分析,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与一致。方法以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 Immage800特定蛋白测定仪及其配套原装试剂、质控组成的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韩国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为比较方法,分别测定样品。检测CRP含量分别为高、中、低水平的新鲜血清标本共41份。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种仪器检测CRP分别为(48.31±66.62)mg/L和(47.23±63.94)mg/L,进行配对t检验,t:2.021,P〉0.05,两种仪器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97,P〈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CRP相关性很好,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下肢溃疡因其难愈、易复发,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治疗不断探索,顾氏外科作为传统的外科流派之一,历经诸如顾筱岩、顾伯华、唐汉钧、阙华发、王小平等医家的钻研探索,创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顾筱岩认为,湿热瘀滞凝聚是臁疮形成的根本,顾氏外科第三代传人顾伯华认为气血耗伤,络脉失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稽留,肌肤失养所致,复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而成,或因小腿皮肤染毒而诱发。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唐汉钧认为“虚、邪、瘀、腐”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下肢溃疡易诊难治,难以愈合,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王小平认为“瘀”是形成臁疮的根本,“虚”为其难愈合及复发的关键,臁疮病以“虚”为主,不同时期又兼有湿热毒蕴或气血阴阳亏虚; 治疗上主张“通脉道、祛瘀阻、利湿热、补气血”,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用,共奏疗效。现从王小平治疗下肢溃疡入手,分析顾氏外科流派的理论渊源与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29.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付出,精心准备,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品那样.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我必须说,护理是一门最精致的艺术.”现在看来南丁格尔当时对护理艺术的感悟,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人文关怀.笔者针对入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2、Angptl-4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PCO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痤疮评分、宫颈黏液评分、卵巢体积、卵泡数量、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泌乳素、Angptl-2、Angptl-4、s Flt-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痤疮评分、RI、PI、Vm和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泌乳素、Angptl-2、s Fl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卵巢体积小于治疗前,卵泡数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卵泡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宫颈黏液评分和Angptl-4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PCOS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Angptl-2、Angptl-4和s Fl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