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31.
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肌骨超声特别适用于引导诊断性和治疗性介入技术,因为肌骨超声不仅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辐射,而且可以良好地可视化肌肉骨骼解剖结构。然而,由于缺乏超声设备或者相关培训和临床实践等困难,仅有少部分康复医师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肌骨超声引导下介入技术。因此,本文概括了肌骨超声介入技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2.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脑机接口和头针等,本研究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不同外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证明,不同模式的“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方法均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中枢干预和外周干预联合的时间有效性、不同闭环模式的临床机制仍不明确,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去探索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3.
文章通过调研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与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体系、强化实践体系、塑造文化体系等建设策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孵化方案,优化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比较研究腰椎不同退变程度下传统和改良腰椎推拿斜扳法的作用效果。方法 建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腰椎生物力学模型,采集专业推拿医生的推拿作用力,将作用力作为模型的输入力,通过增大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的阻尼系数模拟腰椎退变。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得到不同腰椎退变程度下推拿斜扳法的作用效果(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腰椎未退变时,得到两种手法下各节段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随着腰椎退变程度的增大,两种手法下各节段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并得到两种手法下腰椎各节段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加速度的衰减速率。结论 当腰椎未退变时,传统斜扳法的有效性略优于改良斜扳法,但改良斜扳法的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斜扳法,宜采用改良斜扳法。随着腰椎退变程度加剧,两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均呈幂函数式衰减,改良斜扳法有效性的衰减速率明显快于传统斜扳法,说明在腰椎退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改良斜扳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骶裂孔注射联合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 将60例L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针刺治疗+超声引导下骶裂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0.9%氯化钠混合液。对比治疗前及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问卷(RDQ)、直腿抬高(SLR)、腰部活动范围(ROM)、站立行走计时(TUG)及6分钟步行(SMW)距离。结果 观察组28例一次性完成注射,2例因骶裂孔定位失误致首次注射失败,再次定位后注射成功;注射后即刻1例出现尿失禁,注射后48 h内6例短暂性疼痛加重、3例面部潮红,均自行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或血肿等并发症。治疗后观察组腰部和下肢VAS评分、RDQ和TUG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SLR、腰部屈曲和伸展ROM及SMW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且SLR及SMW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复发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的43.3...  相似文献   
37.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亦将成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康复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对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这就要求对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有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8.
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失衡,导致骨骼肌质量和力量显著降低。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也可增加老年人患其他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然而,与衰老相关骨骼肌流失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自噬是衰老过程中清除功能障碍细胞器和受损大分子的降解途径。线粒体在骨骼肌功能中也发挥关键作用。为了维持骨骼肌质量需要关注自噬过程,并通过自噬或其他方式改善线粒体的稳态。本文总结了自噬和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在肌少症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串联弹性驱动器是下肢助行外骨骼实现刚柔耦合的重要途径,其弹性单元的设计优劣直接决定了刚柔耦合性能的高低,研究一种应用于下肢助行外骨骼髋关节部位的扭转型串联弹性驱动器弹性单元优化设计方案。方法设计一款针对髋关节部位的特定环形弹性体。选择500~1 000 N·m/rad的刚度作为设计目标,弹性体在加载50 N·m扭矩时变形量定在5°以下,单片承载的设计。结合连接的谐波减速器外形尺寸,弹性元件的具体设计参数为:最大扭矩50 N·m,最大偏转3°,外圈直径69 mm,内圈直径20 mm,刚度954.93 N·m/rad。通过正常人体髋关节扭矩分析,确定髋关节弹性体技术指标,基于SolidWorks建立所设计弹性体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对弹性体厚度、单组弹性梁跨度、弹性梁宽度进行仿真优化。结果取安全系数为1.2,最大应力在1 100 MPa以下时,最终优化分析计算结果为t=13.89 mm,b=1.79 mm,α=88.3°。在该条件下,当输出扭矩为50 N·m时,弹性元件所受到的最大应力、最大柔性转角分别为1 060 MPa、3.049 3°,认为其满足设计要求。得到基于所建模型施加不同扭矩时得到的扭转角度。在等梯度不同扭矩的作用下,弹性体的柔性转角和对应的负载扭矩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不同负载下其刚度是一致的。由胡克定律k=T/θ,可得弹性元件刚度为:k=939.49 N·m/rad,符合预先设计目标。结论所得扭矩与扭转变形角度在MATLAB中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其刚度曲线呈线性,证明了仿真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