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7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4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超过500个微小RNA编码基因,预测可调控约5300个基因.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outcomes in a cohor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ho ha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severe liver fibrosis and received lamivudine (LAM) therapy for up to 10 years. Methods Thirty-nine CHB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fibrosis (Ishak fibrosis score≥4) were treated with LAM for up to 10 years. Disease progression liver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vi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during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paired t test, Fisher exact test and Willcoxon test.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 completed the 10-year follow-up. There were 5 (17.9% ) patients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At the end of follow up, 16 patients received a second liver biopsy,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 (1.1 ± 1.4 vs 7. 1 ± 3.2, t =- 0.82, P<0.01 ) and Ishak fibrosis score (3.6±2.2 vs 5.3±0.7, t= -2.89, P<0.05) compared to baseline. There were 3 cases with Ishak fibrosis score improved from F5 to F0. Among 27 patients, 3(11% ) cases achiev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loss and 2 (7 % ) achieved HBsAg seroconversion. At the end of follow-up, 19 out of 23 (83% )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obtained HBeAg loss and 9 (39 % ) obtained HBeAg seroconversion. During LAM treatment, 11 patients experienced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 or detected documented LAM-related resistance mutation. The viral loads of all patients were below 1 ×103 copy/mL at the end of follow-up after rescued by add-on or switch to another nucleotide analog.Conclusions Long-term LAM therapy can delay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HB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fibrosis, increase HBsAg and HBeAg loss rates, sustain suppression of HBV replication at a low level and even totally reverse the liver fibrosis in some patients. The effect of LAM resistance mutation on disease outcomes would be reduced by rescue therapy.  相似文献   
33.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临床一直致力于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两类药物的优势与局限,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4E10是目前中和作用最广泛的HIV单克隆抗体.其抗原核心表位被证实为NWF(D/N)IT基序,但利用抗原表位氨基酸未能诱导产生类似4E10的中和抗体.研究发现,4E10可能是一种自身抗体而难以诱导产生,而且其表位氨基酸在自然状态大部分隐蔽于HIV包膜磷脂层中,不但难以诱导产生抗体,而且无法与4E10紧密结合.此文就4E10抗体的发现、自身抗体特性及其表位完全暴露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5.
慢性HCV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IFN-α联合利巴韦林,然而许多患者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和试验肝脏病学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IFN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和宿主因素有关.病毒因素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概述,此文就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HBV抗原所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是影响肝炎临床转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就最近几年研究较热的CTL、调节性/辅助性T细胞、枯否细胞、凋亡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等在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3亿的HCV慢性感染者[1-4].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或抗体制剂预防HCV感染,标准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但仍有约50%的患者不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经皮肝组织活检的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98例,检测其ALT水平、HBV标志物、HBV DNA水平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LT水平对显著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炎症活动指数(Hal)≥4、纤维化(F)评分≥3的患者分别占22.4%与17.3%.ALT为(0.51~1.00)×正常值上限(ULN)组发生上述病理改变的比例均高于(0~0.50)×ULN组(HAI≥4:36.4%比11.1%,χ2=8.881,P=0.003;F评分≥3:27.3%比9.3%,χ2=5.487,P=0.019).年龄每增长10岁是HAI≥4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0,P=0.023);年龄>45岁者发生HAI≥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者(33.3%比13.4%,χ2=4.923,P=0.027).HBV DNA<1×104拷贝/mL时,仍有14.9%的患者Hal≥4分、12.8%的患者F评分≥3分.结论 部分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HBV DNA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肝组织活检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0.50×ULN有望为中国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处理提供一个恰当的ALT"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的疗效和预测因素。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ETV治疗6个月以上获得病毒学应答者84例,分成继续ETV单药治疗组45例和ETV基础上加用Peg-IFNα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继续治疗24~48周。检测基线和治疗期间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指标。以HBsAg下降幅度和HBsAg≤15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分析基线HBsAg水平对Peg-IFN疗效的影响。组间差异采用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患者HBs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ETV单药组(单药组为0.24 lg IU/mL,联合治疗组为0.61 lg IU/mL,P=0.0007),且HBsAg≤150 IU/mL患者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单药组(单药组为11.1%,联合治疗组为30.8%,P=0.0315)。两组的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在加用Peg-IFN治疗结束时HBsAg≤150 IU/mL、HBeAg清除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HBsAg≤150 IU/mL:66.7%比14.8%,P=0.0024;HBeAg清除:58.3%比22.2%,P=0.0272)。结论联合Peg-INFα对已经获得病毒学应答的ETV经治患者可以获得更高的HBsAg下降以及HBsAg≤150 IU/mL的概率,基线HBsAg≤1500 IU/mL患者加用Peg-IFN能够获得更好的免疫控制。  相似文献   
40.
HBV在体内复制过程中变异率高,构成HBV准种。研究HBV准种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有重要意义。新一代测序(NGS)技术以其高通量、超深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为HBV准种带来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简述了常用的几种NG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回顾了近几年NGS技术在HBV准种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评述了病毒基因组各个功能区的变异和HBV准种的种群特征。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NGS技术在HBV变异的检测中表现出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势,然而其同时存在成本高、测序出错率高、数据处理和个性化分析困难等缺点。如何克服NGS技术的不足,并将其应用于HBV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