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3篇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目的: 回顾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与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5年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后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内共有17 592人次输注血液制品,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次,发生率为0.33%。输注单采血小板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02%;其次是输注血浆制品,为0.49%;输注悬浮红细胞则相对较低,为0.18%。输注不同血液成分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1)。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构成比较高,为63.8%,主要以输注血浆制品、单采血小板者多见;而发热反应构成比为36.2%,以输注悬浮红细胞者常见。我院输血不良反应逐年有所下降。结论: 加强输血管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特别要避免血浆与红细胞配套使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US-FNA)甲状腺结节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88例接受US-FNA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6个结节),根据标本背景的血液成分、细胞数目、存留组织框架及细胞破坏程度将其分为诊断优越组(n=325)和非诊断优越组(n=111),比较其超声特征,主要包括结节最大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及血供,分析影响US-FNA标本质量的因素。结果 组间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内部钙化及Adler血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及钙化为US-FNA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P=0.010、0.002)。结论 超声所见甲状腺结节最大径及钙化为其US-FNA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3.
钱桂香  潘乃林  李悦  黄萍  沈莉萍  杨如美 《护理研究》2012,26(35):3333-3335
[目的]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二级医院护士长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方法]将已构建的二级医院护士长胜任力模型,通过护士长胜任力模型分解矩阵,将胜任力分解、落实到护士长目标岗位,通过专家评估与核检表调查,补充护士长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其他外显特征。[结果]二级医院护士长岗位任职资格包括专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职称、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良好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结论]基于胜任力的二级医院护士长岗位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选拔和培养护士长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4.
马晓英  王怡  沈莹  陆雷群  陈曼  陈玲  郁忠勤 《上海医学》2012,35(11):980-98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应用方便、可重复及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其与DR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住院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探讨康复治疗的实施方法.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康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artificial knee joint, athroplasty,rehabilitation为检索词,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膝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功能,肌力,关节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纳入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49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康复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处理、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行走功能训练.膝关节活动度是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大多数膝评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是否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是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重要指标.肌力训练被认为是置换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尽早进行训练不但可以使患者的膝周肌力尽早得以恢复,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通过康复能尽快恢复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行走能力,同时最大程度控制疼痛.置换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成为直接影响置换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CT引导硬膜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一组32例保守治疗2周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CT引导下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dom标准评估其治疗前后的症状.结果 32例术后3个月Odom有效率达87.5%(28/32),VAS评分平均缓解5.88±1.10.其中突出组与退变组间、病程大于半年组与小于半年组间、治疗1次组与重复治疗2次组间有效率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细针穿刺硬膜外"靶点"注射非颗粒型皮质激素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选择,适合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 cm,平均6.2 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 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0.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相隔1.0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了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了迁移到肝脏内。住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十牛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了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