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01.
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体会,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低体重先心病手术病儿,出生体重855~2 500g,平均(2 168.41±416.16)g;孕26.57~40.43周,平均(36.23±3.00)周。手术年龄1~86d,平均(28.90±25.14)d,手术时体重1 790~3000 g,平均(2465.95±319.17)g。8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4例为体外循环手术,常规改良超滤。结果5例病婴术毕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支持,联合用药改善心功能。术后呼吸机使用5~1 080h;重症监护室滞留1~56 d;总住院12~85d。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12例,肺部感染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房性早搏1例,左膈运动障碍1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13.64%,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单变量危险度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复杂畸形和深低温信循环是发生LCOS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压力、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器官功能二次损伤,从而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应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复温后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心病手术患儿共711例为研究对象, 建立决策树模型预测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决策树模型显示:体外循环方案、术前营养评分、患儿体表面积均为先心病体外循环复温后患儿发生低体温的高危因素。决策树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性为86.45%, 敏感性为77.14%, 特异性为90.97%,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8~0.904)。结论决策树模型在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预测低体温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 可从不同层面发现低体温发生的高危因素, 并为临床医护人员对高危患儿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大都需要在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支持下实施纠治手术.由于儿童年龄小、体重轻、血容量少,预充液总量在CPB过程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成人,因此预充液配方对小儿机体的影响也较成人明显为大[1].近来有研究显示,乳酸浓度直接和预后相关[2],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使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勃脉力A)替代复方乳酸钠以降低CPB过程及手术以后的乳酸浓度,但是深低温(18~20℃)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ion Arrest,DHCA)患儿手术以后乳酸浓度仍然较高[3].本研究试图利用平衡超滤法降低小分子物质浓度的作用,降低乳酸浓度,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常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对于病程的变化和手术及药物治疗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随着药物学的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了诸如一氧化氮、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类药物和内皮素拮抗剂等药物,配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通过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的方式,针对术前和术后的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这些药物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1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男,胎龄32周 2天,为双胎之弟,因母亲心律失常行剖宫产,出生体重1730 g。生后第二天发现口唇青紫,于生后第六天入院,入院时体重1525 g。查体见口周发绀,全身皮肤中度黄染,经皮氧饱和度91%。心率157次/分,心律齐,心前区闻及III/VI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右心室双出口(DORV),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6 g/L,红细胞压积(Hct)0.447,总胆红素明显升高142.2μmol/L,直接胆红素13.3μmol/L。入院后有肺部感染征象,且头颅超声显示脑室内出血,给予抗感染及支…  相似文献   
106.
核因子-κB与体外循环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即体外循环管道与血液的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期间肠道菌群的异位导致血液中的接触系统、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随之各种血细胞被激活并相继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导致肺损伤.近年来人们对于核因子-κB的认识逐渐深入,发现其对于体外循环肺损伤有重要影响.该文就核因子-κB与体外循环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先天性心脏病Taussig-Bing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一期手术治疗Taussig-Bing畸形的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6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治疗Taussig-Bing畸形4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弓病变12例;采用大动脉换位手术(ASO)矫治Taussig-Bing畸形42例,采用Kawashima手术1例,主动脉弓病变的矫治主要是将胸主动脉与主动脉弓下缘端端吻合或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结果住院死亡8例,总死亡率18.6%。合并主动脉弓病变者并发大动脉侧侧位和冠状动脉畸形比较常见,手术死亡率(25.0%,3/12例)比单纯Taussig-Bing畸形(16.1%,5/31例)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ussig-Bing畸形病理解剖比较复杂,须根据解剖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回顾总结小于6个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先天性心脏病1831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45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14例、法乐四联症11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6例、右室双出口69例、肺动脉瓣狭窄65例,完全性房室通道55例、动脉导管未闭53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46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3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型31例、主动脉弓中断24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22例、其他538例.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98例,手术死亡率5.35%.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总死亡率从2000年的8.23%降至2006年的4.91%.随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术后发生室间隔残余漏1例,肺动脉瓣上狭窄5例,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其中再次手术4例,远期死亡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4例在术后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2例死亡,2例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早期室间隔缺损术后发生残余漏5例,分流量小,不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随访不完整.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处理时间非常重要,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不早期手术,将失去手术机会,增加术后危险性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兔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探讨DHCA下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幼兔(0.5 kg)20只,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生长因子)和对照组(不给予生长因子)。在DHCA前、后不同时间窗监测血清S100β含量,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对照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窗S100β的变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幼兔在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在DHCA后30 min(T2)、1 h(T3)、3 h(T4)、5 h(T5)、12 h(T6)5个时间窗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抑制海马以及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3--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5例应用HFOV患儿,年龄为20d至7个月,平均(3.4±2.9)个月,体重3.3-10.0kg,平均(5.3±2.8)kg.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正性肌力药物种类及用量、胸部X线平片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及治疗措施,根据公式计算P/F比值(PaO2/FiO2ratio)、肺泡动脉氧分压阶差(A-aD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结果5例患儿在应用常频通气(CV)1.5~13h(7.4±5.0h)后开始应用HFOV,HFOV时间为15~52h,平均(31.4±15.1)h.4例在应用HFOV 0.5~3h后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好转,1例临床无明显好转.应用HFOV过程中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HR、BP、CVP无明显变化(P0.05),且不需要特别扩容或正性肌力药物的调整.5例中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高钾血症致室颤和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对于肺部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惠儿,在呼吸功能改善上,HFOV表现出比CV更大的优势,应在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甚至其它脏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之前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