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Ⅲ期胆囊癌(GBC)亚组分型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收集3?485名AJCC第8版Ⅲ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并进行对比.绘制并比较ⅢA和ⅢB,T3N0M0(ⅢA)、T1~2N1M0(ⅢB)和T3N1M0(ⅢB)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和C...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常用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状况,探讨目前状况下在静脉推注给药时使用微粒截留器的必要性。方法研究开发一次性独立包装微粒截留器,使用GWJ-5微粒检测仪,检测按规范配制好的实际用于患者静脉推注药液在截留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的变化。结果静脉推注药液在截留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均符合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标准,但经截留后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明显小于截留前(P<0.01)。结论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静脉推注药液必须使用微粒截留器。本研究开发的一次性单独包装微粒截留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包括单独静脉推注时、输液过程中、抢救时及麻醉用药时,具有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能特异性促使内皮细胞增殖及直接参与血管增生。与肺癌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而中医药针对肺癌VEGF的治疗研究呈现出可喜苗头.展示了近年运用中医理论,切中病机,确立治则,有效抑制肺癌VEGF高表达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中医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Caspase-8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Caspase-8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中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在胃腺癌细胞株中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癌旁胃黏膜组织,Caspase-8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Caspase-8蛋白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不良;进一步细胞研究结果表明,抑制Caspase-8的表达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Caspase-8在胃腺癌中表达下调,与胃腺癌细胞的增殖相关,对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鼠肠癌移植瘤在高血糖下的生长并检测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T2DM)是否为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建立肠癌移植瘤合并T2DM的小鼠模型,观察移植瘤体积大小变化,5周末处死小鼠检测血清IGF-1及瘤体组织VEGF表达。结果 肠癌糖尿病组小鼠瘤体体积[(1628.5±882)mm3]大于肠癌组小鼠瘤体体积[(1950.2±726)mm3](P<0.05),其血清IGF-1[(105.33±32.32)ng/ml]高于正常组[(69.83±25.57)ng/ml]及肠癌组小鼠[(70.17±25.27)ng/ml](P<0.05),瘤体组织VEGF表达[(70.0±11.5)%]强于肠癌组[(42.9±7.5)%](P<0.05)。结论 T2DM可能为促进肠癌生长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机制与血液中升高的IGF-1作用有关,并通过诱导VEGF基因转录,上调VEGF的表达,促使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影响. 方法 SD雌性未交配大鼠,体重150~180 g,于L1~L2间隙行硬膜外置管,置管成功3d后,取无运动障碍的大鼠,行假手术及建立胫骨癌痛模型,共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NS)组(N组)、布托啡诺3组(B1组、B2组、B3组)、舒芬太尼3组(S1组、S2组、S3组).癌痛模型建立后第10~14天,C组和N组硬膜外注射NS 30μl,B1组、B2组、B3组分别硬膜外注射30μl布托啡诺25、50、100 μg(溶于NS),S1组、S2组、S3组硬膜外分别注射30μl舒芬太尼1、2、4μg(溶于NS),1次/d.动物在给药前1 h(T0)及末次给药后6 h(T1)、24 h(T2)、72 h(T3)采血,检测血清MBP.T3时取脊髓腰膨大,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神经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血清M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N组、B1组、B2组、S1组、S2组、S3组比较,B3组光镜下可见的尼氏体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37.6±3.7)、(39.3±3.6)、(36.1±3.1)、(37.3±2.9)、(38.4±2.9)、(35.7±3.3)、(35.3±3.2)比(22.3±2.7),P<0.05],Bcl-2蛋白表达减少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9.8±1.5)、(10.1±1.3)、(12.5±1.7)、(13.1±2.2)、(11.5±1.8)、(12.6±1.9)、(13.3±2.3)比(29.8±5.6),P<0.05],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8.6±2.2)、(9.3±1.6)、(10.1±1.7)、(9.9±1.9)、(8.4±2.1)、(10.7±1.3)、(11.3±1.8)比(31.8±5.3),P<0.05],凋亡细胞明显增多[(6.6±2.3)、(6.3±2.6)、(7.1±1.7)、(7.9±1.3)、(8.4±1.1)、(9.7±1.3)、(8.3±1.7)比(15.2±2.3),P<0.05];电镜下可见B3组脊髓髓鞘数量减少,结构破坏. 结论 布托啡诺50μg或舒芬太尼4 μg硬膜外连续给药对骨癌痛大鼠脊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细胞凋亡及MBP无影响,但布托啡诺100 μg连续硬膜外给药会使骨癌痛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减少、细胞凋亡增加、髓鞘结构破坏,但对MBP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人胰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小剂量榄香烯乳组(B组)、大剂量榄香烯乳组(C组)、吉西他滨阳性对照组(D组)和联合用药组(E组),每组6只。观察药物干预后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T EN、p53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15 d后,B、C、D、E组肿瘤体积均较 A组减小( P<0.01),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6.58%、61.77%、74.9%、69.57%。与A组相比,E组PTEN和p53 mRNA表达升高(P<0.05),而Bcl‐2 mRNA表达稍有降低(P>0.05)。结论榄香烯乳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 PTEN和p53基因表达升高、Bcl‐2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预Fox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FoxM1高表达食管癌细胞株,构建FoxM1-shRNA干扰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观察干预Fox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转染后细胞中FoxM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t=13.17, P<0.01),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并呈时间依赖性,72 h抑制效果最显著(68.0%±6.4%,P<0.05);干预组细胞增殖周期发生G1期阻滞(59.14%±1.69% vs 40.51%±1.45%,t=14.23,P<0.01)、细胞凋亡增加(2.48%±0.49% vs 35.37%±0.56%,t=76.56,P<0.01)。结论 干预FoxM1表达使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并能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TE1细胞增殖,FoxM1可能是食管癌基因治疗潜在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前多项外周血指标检测在乳腺肿块诊断及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乳腺肿物切除术的20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乳腺癌组,各100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出各项指标用于诊断乳腺癌的最佳临界值,并进一步利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各项外周血指标在乳腺癌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1)两组患者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 AM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 D-D)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MC、PT、APTT、D-D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均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三黄汤联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硝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三黄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中医症候积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心悸、气喘、胸闷、水肿等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联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