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藿香酮(Pogostone)在体外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广藿香酮(0、20、40、60、80、100和120μg/ml)作用于人宫颈癌SiHa细胞24、48 h, CCK-8检测细胞增殖。将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μg/ml)和广藿香酮浓度组(40、80、120μg/ml),AnnexinⅤ-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分析SiHa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SiHa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广藿香酮能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广藿香酮浓度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抑制(P<0.01),并且Bax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 广藿香酮能显著抑制人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对慢性避水应激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5 只Wistar 大 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18 g·kg-1)、痛泻要方传统饮片组(4.060 g·kg-1)及痛泻要方破壁饮 片低、中、高剂量组(1.015、2.030、4.060 g·kg-1)。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 模型,连续10 d。第3 天开始,每日避水实验前1 h 进行灌胃给药,连续8 d。观察记录模型复制期间大鼠体 质量及排便情况;采用腹壁撤回反射(AWR)评分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5-羟色胺(5-HT)诱导下大 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情况;采用ELISA 法检测大鼠结肠及脑组织中的5-HT 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 察大鼠结肠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5-羟色胺3A 受体(5-HTR3A)在大 鼠结肠黏膜及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排便粒数 及AWR 评分明显增加(P<0.01);5-HT 诱导的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张力显著增加(P<0.01);结肠黏膜及脑组织 中的5-HT 及5-HTR3A 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各剂量组及传统饮片组 的大鼠体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P<0.01),排便粒数明显减少(P<0.01),痛泻要方破壁饮片高剂量组 及传统饮片组的大鼠AWR 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痛泻要方破壁饮片组及传统饮片组的离体结肠 肌条张力明显降低(P<0.05,P<0.01);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各剂量组及传统饮片组的大鼠结肠及脑组织中 5-HT 含量及5-HTR3A 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痛泻要方破壁饮片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传 统饮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破壁饮片可有效缓解慢性避水应激大鼠的内脏高 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5-HT 信号通路,抑制5-HT 及5-HTR3A 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针刺疗法治疗鹅足滑囊炎(PAB)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 运用计算机搜集2011—2021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关于针刺治疗PAB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与整理。结果 通过临床资料显示,针刺疗法治疗PAB的作用机制体现在调节下肢生物力学的平衡、调节毛细血管功能、改善组织代谢障碍、改善肌肉痉挛、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松解软组织粘连等方面,从而达到改善疼痛的目的。结论 随着针刺临床技术的不断完善,针刺治疗PAB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粤八味是指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广藿香、巴戟天、沉香、广佛手、何首乌8种岭南道地药材。本综述结果显示,粤八味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在止咳化痰、抗菌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抑郁、免疫调节及调理肠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但现有药理研究大部分都只停留在药效学研究基础上。在粤八味安全性研究方面,除何首乌的肝毒性研究较多外,其他药材的安全性研究较少;同时,关于粤八味与其他地产药材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比较研究也较少。今后有必要加强对粤八味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安全性和疗效观察的研究,为粤八味的新药开发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在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研究动态及热点,挖掘分析尚需改进的内容,以期为后续医院管理研究提供参考、为广大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借鉴的医院管理实践经验。方法 基于PubMed文献数据库,使用citexs赛特新思数据分析平台,对2012—01至2022—12关于项目管理在医院管理领域中应用情况进行文献分析及大数据挖掘。结果 检索有效文献4 236篇,分析发现该领域年度发文量不断增加,2021达到年发文量顶峰573篇,2017增长率最快为20.36%。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 546篇,36.5%),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刊载文献量最多的期刊是BMJ Open(124篇),检索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率最多的为quality improvement, primary care, implementation, covid-19,telemedicine。结论 该领域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在几乎每个组织和行业中,项目管理或“项目化”的份额不断增加,项目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大背景下,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是提...  相似文献   
6.
徐然  王海丽  刘彤  王学东  王朝辉 《河北中医》2023,(4):603-608+6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发表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针灸疗法治疗PU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录入针灸处方腧穴,统计分析所用腧穴的频次、归经、特定穴及分布情况,并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探讨所用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律,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所用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1篇文献,涉及腧穴47个,总应用频次为337次,其中频次最高的腧穴为中脘(55次),其次为足三里(49次)、脾俞(36次)等。47个腧穴共涉及经脉13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任脉,共95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93次)、足太阳膀胱经(82次)等。通过对47个腧穴的特定穴归属分析显示,共包含12种特定穴,其中以募穴应用频次最多,共97次,其次为背俞穴(82次)、八会穴(63次)等。47个腧穴在人体的胸腹部、四肢部、背腰部及头面部都分布,其中胸腹部应用频次最多,为129次,其次为四肢...  相似文献   
7.
张伟娇  谭梅傲  黄可儿 《新中医》2021,53(16):121-124
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之一。运脾法方药平胃散合良附丸,意在"运脾",可散寒邪,燥脾湿,走而不守,动而不息,消补兼施,恢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一系列的临床不适症状确有良好疗效,对由中焦气机失和所致的睡眠障碍、颜面痤疮、女性月经前后诸证等全身性问题亦有良效,附上医案3则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病情复杂多变,发病率极高,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并不是局部脏腑功能的失调,而是人体阴阳气机紊乱的一种体现。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以健运中土、益肾固本为主,兼以活血祛瘀、化痰消积为标,标本同治,使其全身气血调和,肿瘤自消。此文通过分析整理各中医学者以健脾益肾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所取得的大量临床研究成果为主,以期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肝癌干细胞是导致癌细胞形成、更新和增殖的原因,寻找针对肝癌干细胞治疗的关键靶点,并进一步拓展肝癌综合治疗手段是重要研究课题。目的:观察β-catenin基因沉默后CD133+Hep G2细胞干性转录因子变化,探讨β-catenin调控肝癌干细胞干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筛选CD133+Hep G2细胞,然后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扩增方案获得CD133+Hep G2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133+Hep G2细胞阳性率,RNA干扰技术构建沉默β-catenin基因表达的β-catenin-sh RNA慢病毒质粒,转染CD133+Hep G2肝癌干细胞72 h,荧光标记并评估转染效率。确认β-catenin沉默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D133+Hep G2肝癌干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Hep G2肝癌干细胞的细胞周期,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性转录因子SOX2,NANOG,OCT...  相似文献   
10.
孙冬玮  武明霞  符文彬 《光明中医》2020,(15):2395-2396
前核间眼肌麻痹作为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以单侧复视为主,中医称其为"视歧",其发病有正虚、邪凑两方面的因素。本案通过辨证论治,扶正与祛邪并驱,采用针刺、艾灸双管齐下进行治疗,仅用四穴,临床疗效颇佳,遂记录医案并分析归纳治疗机制,以期为该病的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