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内容,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参数测定(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BBS评分和“起立-行走”计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及“起立-行走”计时均降低,而BBS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强化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损伤后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邵磊  张明  刘鹏  张亚男  贾梦怡  苏春 《中国康复》2022,37(10):588-591
目的:探讨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仿生训练(兔子跳跃、蜥蜴行走、猴子攀爬)。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患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进行评估,并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观察训练前后2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GMFM、PDMS-GM原始分差异及患儿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及PDMS-G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内收肌角及足背屈角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仿生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据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诊断标准,选取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30例为病例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进行ERP检测,并以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MMSE评分为(16.43±4.78)分,分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70±0.47)分](P<0.01);ERP表现为靶刺激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P<0.01).治疗后病例组患者MMSE评分为(24.37±4.02)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ERP主要表现为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增高(P<0.01).结论 P300可反映脑卒中认知障碍的存在与改善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足背屈角和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 88)、三维步态分析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评分D、E区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步长较治疗前明显变长、步速更快(均P<0.05),支撑相明显缩短、摆动相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步速、支撑相和摆动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足背屈角,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5.
偏瘫肩痛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偏瘫肩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进程。肩周软组织病变是偏瘫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周软组织病变中发生率高。偏瘫患者此处发生积液、炎症、增厚、粘连等病变时,临床表现为肩峰下游走样疼痛,通过肌骨超声能对此病变进行早期监测。近年来,肌骨超声为偏瘫肩痛患者注入非甾体类、甾体类、透明质酸、臭氧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偏瘫患者肩痛,提供精准介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变时功能及最大代谢当量水平及其关系.方法 对66例合并MS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指标,包括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心率储备率(HRR)、运动能力中的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以54例不合并MS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rHR为0.77±0.04,HRR为0.62 ±0.05,maxMETs为8.8±1.1,均低于不合并MS者[rHR为0.81±0.06,HRR为0.70±0.07,maxMETs为9.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5.96和0.16,均P<0.05).所有受试者的maxMETs与rHR、HRR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1和0.78,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指标及maxMETs水平比不合并MS者低;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maxMETs呈正相关,可与代谢当量或自感劳累等级共同作为运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7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析因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n=18).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BWSTT组、肌电触发电刺激组(触发组)、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BWSTT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及积分肌电值(iEMG)评定.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设计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Meyer评分、CSI评分及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WSTT组和触发组脑卒中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提高(P<0.01),CSI评分及腓肠肌iEMG数值均降低(P<0.05);使用肌电触发电刺激、BWSTT对Fugl-Meyer评分、CSI评分及iEMG数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肌电触发电刺激与BWSTT联合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佳.各组iEMG结果与Fugl-Meyer评分和CSI评分一致.结论 肌电触发电刺激和BWSTT均可减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缓解肌痉挛,二者联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iEMG在脑卒中肌张力评价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心电图运动试验反应,比较心脏变时指标、代谢当量及发生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T2DM患者120例,按是否合并MS分为2组:合并MS组和非MS组.所有受试者完成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并求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指标: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以及运动能力中的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以ST-T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标准.结果 T2DM 合并MS患者其心脏变时功能、代谢当量指标均低于不合并MS的T2D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MS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者占35.9%,非MS组为19.6%(P<0.05).心肌缺血患者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及maxMETs 较无心肌缺血者为低(P<0.05).结论 T2DM合并MS者其潜在的心肌缺血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相关,发生心肌缺血者其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及maxMETs较无心肌缺血者为低.T2DM合并MS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不合并MS者为高.MS及CI作为心血管高危因素,对合并MS及CI的T2DM患者进行预防和康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侧大脑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康复评定,并在9周后进行随访评定。评估方式为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Jebsen Taylor手功能测试(JTT)、改良Barthel指数(MBL)、表面肌电图(EMG)。结果 治疗3周后评定及9周后随访,两组FAMUE和EMG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TT和MBI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3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后随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别使用硫酸钡混悬液及碘海醇造影剂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二者的结果.方法 选择60例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其中30例使用60%的硫酸钡混悬液作为造影剂(硫酸钡组),30例使用350 mgI/ml的碘海醇作为造影剂(碘海醇组),分别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渗透及误吸的发生率.结果 硫酸钡与碘海醇两种造影剂轻度渗透、重度渗透及误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造影剂1 ml液体与10 ml液体食团吞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半固体与固体食团吞咽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碘海醇可以作为吞咽造影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