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Metformin is a first-line antidiabetic drug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It is rapidly eliminated from plasma but also accumulated into red blood cells (RBCs) from which it is slowly released back into plasm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amount of metformin in the RBCs could be increased by a sulfenamide prodrug approach, which could provide longer duration of metformin in systemic circulation.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metformin and its cyclohexyl sulfenamide prodrug were evaluated in plasma and in whole blood after intravenous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Once the sulfenamide prodrug reached the bloodstream, it was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accumulated into the RBCs, where it was converted to metformin by free thiols. The RBC–whole blood ratio of metformin wa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from 42% to 96% when metformin 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as its sulfenamide prodrug,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tformin in the RBCs was found to be concentration and time independent. Because metformin was slowly liberated into plasma, the prodrug showed a sustained-releas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and longer plasma half-life for metform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this sulfenamide prodrug has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metformin therapy as the daily doses could be reduced.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损害,新生儿呈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缺氧、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血清肌酐水平急性和可逆性增高,伴或不伴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废物堆积。AKI表现隐匿,该病新生儿易被临床漏诊。由于AKI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与成年人AKI患者差异较大,目前临床不断改进的成年人AKI诊断标准,并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新生儿AKI。因此,临床需要新型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AKI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目前可反映肾小管及肾小球损伤,有助于新生儿AKI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脏损伤分子(KIM)-1、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IL)-18、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β-微量蛋白(BTP)等。在众多预测新生儿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中,应用相对较多及预测效果较佳的生物标志物是尿、血清Cys-C,尿、血清NGAL和尿KIM-1等,在对AKI新生儿进行早期预测、辅助诊断等方面,均优于血清肌酐及尿量检测。但是,上述新型生病标志物的“正常值”大多受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其检测时日龄与是否合并全身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均可降低其预测新生儿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预测新生儿AKI,虽然降低了预测特异度,但是可以提高预测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快速获得丙型肝炎(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真末端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逆转录后利用末端聚合酶(TOT)进行加尾反应,再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目的末端基因的cDNA片段,A-T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VLP)与PCR鉴定重组子,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插入子序列。结果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5株HCV5’UTR克隆,包括3株全长克隆和2株缺失克隆。2株缺失克隆,一条在5’末端缺失53个碱基,另一条缺失144个碱基。结论 RACE技术快速、有效、实用,可有效获得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5’非编码区末端序列。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无论是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还是药物溶栓,抗栓始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由于近年来一些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及美国心脏协会(AHA)相继公布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新版指南。指南指出:急性STEMI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为负荷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300~600 mg、普拉格雷60 mg、替格瑞洛180 mg);ESC指南更倾向于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2个指南维持量的阿司匹林均倾向于小剂量(75~100 mg/d)。新指南对于低分子量肝素应用于急诊PCI的推荐力度有所下降,建议维持时间≤8 d。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考虑,2个指南均建议在STEMI行急诊PCI时使用比伐芦定,尤其是对于伴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oley加压水囊在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优势.方法:对32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口内前庭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复位眶骨下缘、上颌骨额突、颧突,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并经下鼻道开口放入Foley加压水囊,利用水囊扩张、复位上颌窦前壁、内侧壁、眶底骨折.结果:32例患者采用Foley加压水囊治疗,总体治愈率达97%,术后反应轻,取出时痛苦少,出血少,术中成形效果好,面部肿胀时间短,愈合速度快.结论:上颌骨骨折手术中采用Foley加压水囊配合坚强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适应证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王兴  孟箭 《上海口腔医学》2013,22(1):118-120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种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BH)引起的以自限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有被猫抓、咬伤史.本文报告1例伴淋巴结肿大及全身高热的猫抓病性颈淋巴结炎患者,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介绍CSD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理及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和静脉两种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CIN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水化组和静脉水化组,口服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饮水1 500ml,静脉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以1ml.kg-1.h-1速度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测定术前,术后6、24、48和72h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术前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术后48、72h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测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β2微球蛋白在PCI术后48、72h升高,静脉水化较口服水化在CIN中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筛查的7144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血5 mL进行全基因组大规模平行测序,预测发生胎儿SCA的风险值。再对NIPT提示胎儿SCA孕妇,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产前诊断。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9〕伦审第(05号)]。本研究与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7144例孕妇中,NIPT提示胎儿SCA为27例(0.4%,27/7144)。胎儿SCA的27例胎儿中,13例(48.1%,13/27)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5,X;6例(22.2%,6/27)为47,XXX;5例(18.5%,5/27)为47,XYY;3例(11.1%,3/27)为47,XXY。②对NIPT提示胎儿SCA的27例孕妇中,21例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2例无异常,其余9例的结果与NIPT结果相符,SCA阳性预测值为42.8%(9/21)。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9例胎儿中,3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X;3例为47,XYY;2例为47,XXY;1例为45,X。③由于NIPT结果异常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结果亦异常的9例胎儿45,X,47,XXX,47,XXY和47,XYY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10),75.0%(3/4),67.0%(2/3)和75.0%(3/4),假阳性率分别为90.0%(9/10),25.0%(1/4),33.0%(1/3)和25.0%(1/4)。④NIPT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NN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术后提示真阳性者父母中位年龄均为37岁,高于假阳性者父母(30岁)。结论NIPT在筛查胎儿SCA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假阳性率较高,仍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