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动移床3D CES MRA在下肢动脉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3维增强减影MR血管造影(3DCES MRA)在下肢动脉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性病变者进行了自动移床3D CES MRA认检查,原始图像经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其中11例可见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阳性诊断率为68.7%。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自动移床3D CES MRA检查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Waardenburg syndrome (WS) is a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earing loss and pigmentary abnormalities with variable penetrance. Though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MITF are a major cause for 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2 (WS2), homozygous mutations in this gene and the associated phenotype have been rarely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novel p.R223H mutation in MITF in a Chinese Han family with variable WS features. Both parents carried a heterozygous p.R223H mutation. They had normal hearing, and premature greying of the hair is their only pigmentary abnormality. In contrast, their two children both carried a homozygous p.R223H mutation and had classic WS features including profound hearing loss, heterochromia irides and marked pigmentary abnormalities in hair and skin. Interestingly, the two affected children also have persistent chronic constipation since the neonatal period, symptoms suggestive of 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4 (WS4). Our study revealed a likely association between homozygous mutations in MITF and WS4, which implies a dosage effect for the underlying pathogenesis mechanism.  相似文献   
3.
成人股骨骨髓腔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研制新型股骨髓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 60支成人股骨干燥标本 ,拍摄标准的X线正侧位片 ,观察髓腔的形态 ,测量皮质骨的厚度 ,髓腔的横状径 ,矢状径 ,髓腔的轴线在不同节段与皮质骨内侧缘的切线形成的夹角等。结果 :正位片示髓腔呈“哑铃状” ,自上而下 ,横状径由大 (2 0 .0±0 .3 )mm变小 (11.1± 2 .4)mm ,再由小 (11.1± 2 .4)mm变最大 (3 2 .6± 5 .2 )mm。狭窄段横状径的直方图呈正态分布 ,均数为 (10 .7± 2 .0 )mm。侧位片示髓腔中上段的轴线与中下段的轴线所形成夹角为 (172 .2±2 .2 )° ,其夹角顶端距小转子下缘的实际长度为 (12 .8± 3 .0 )cm。结论 :①髓内钉不适合股骨中下段骨折的髓内固定。②组合式分叉防旋转的髓内钉适合股骨中下段的解剖学特点和力学要求。③顺行击钉 10~ 15cm处时 ,忌用暴力 ,减慢进入速度。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立超  蒋克泉  杨美蓉 《中国针灸》2005,25(12):873-87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等穴位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电针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关、合谷、曲池、神门)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酰胆碱等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光导喉镜明视下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插管期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期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对照组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1).气管插管过程中,电针组各项指标较麻醉诱导前有一定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呈现显著上升(P<0.01).插管后5分钟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等穴位可以稳定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Acsl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csl4的表达。结果:10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33例(30.6%)阳性表达,75例(69.4%)阴性表达。组织学G3级的乳腺癌组织中Acsl4阳性率为42.3%(22/52),高于G1+G2级的阳性率(19.6%,1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组织的Acsl4的阳性率15.8%(6/38),低于ER阴性的病例(38.6%,2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l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HER2、PR、p53、Ki67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Acsl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较高及ER阴性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 多潘立酮为胃肠促动力药,自2012年起连续载入《国家基本药物》。鉴于2012-2014年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指出多潘立酮有导致心源性猝死及突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每天用药超过30 mg的患者。2016年9月,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的公告》,提出对多潘立酮说明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的要求。此后,多潘立酮生产厂家对多潘立酮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项进行修订,更新后的药品说明书载入了相关警示及风险提示内容。目的 了解多潘立酮片门诊治疗各种疾病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8月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师开具的单一诊断,使用多潘立酮片的处方515张,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构建契合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特点的知识库智能管理系统。结果 515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患者中,男197例(38.3%),女318例(61.7%);年龄26~98岁,平均年龄(72.0±12.4)岁,以60 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86.0%(443/515)〕。单一诊断涉及的疾病有19种,其中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居前4位,占81.4%(419/515)。所有患者的每日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结论 门诊多潘立酮片使用基本合理。借助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能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曲面体层片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曲面体层片信息治疗上颌后牙区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牙根数671个),以锥形束CT为标准,在曲面体层片及锥形束CT片上测量上颌后牙根尖到上颌窦的距离。结果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的皮质骨连续,牙根距上颌窦存在明显距离、与上颌窦相切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82.0%、70.0%;当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皮质骨中断,牙根突入上颌窦内时,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准确率为48.5%。曲面体层片、锥形束CT均显示牙根突入上颌窦时,曲面体层片测量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距离为(2.19±1.82)mm,而锥形束CT测量距离为(1.47±1.01)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后牙牙根未进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高,但判断上颌后牙牙根突入上颌窦的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的3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已知的夹杂症、术前空腹血糖、术后早期血糖值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不良事件等数据。308例中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3.8 mmol/L),未单独成组。30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n=215)和高血糖组(n=92)。另以术前的空腹血糖为基础血糖,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多组(≥ 4 mmol/L,n=52)及血糖升高较少组(<4 mmol/L,n=255)。结果 采用分层χ2检验进行术后早期高血糖与各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s回归处理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波动大是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03,OR=2.641,95% CI:1.402~4.976),血糖波动大亦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12,OR=7.539,95% CI:11.534~36.713)。结论 术后早期血糖较术前空腹血糖波动较大可以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