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254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4篇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61岁,平均38.6岁。根据Tile分型,B1型8例,B2型16例,B3型5例,C1型7例,C2型3例。B型和部分C1型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C1型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因定。C2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再前方入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湿肺1例,神经牵拉伤1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按Mears术后影像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1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1例。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7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远期疗效好,极大地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d应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 bound to 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 A、C组术后3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d和14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强化输血管理保障安全用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3,1(4):338-339
目的 探讨强化输血管理 ,保障安全用血的有效措施。方法 ①强化法制观念 ;②完善管理制度 ;③提高技术水平 ;④协调供需矛盾 ;⑤健全组织完善设施 ;⑥加强宣教合理用血。结果 完善了科室的管理 ,杜绝了输血工作的隐患 ,减少了医患矛盾 ,提高了输血的诊治水平。结论 保障了输血安全 ,使输血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鼾症患儿病因多且复杂,部分患儿常规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效果不佳,本研究将小儿鼾症手术与下鼻甲后端消融术联合应用,探讨其在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2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过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小儿鼾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消融术)和实验组(30例,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联合下鼻甲后端消融术)。治疗前后均行PSG、鼻阻力测定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OSA-18)量表填写。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相关水平及OSA-18量表总评分,2组中鼻阻力值异常患儿术后第1、2、3周的鼻阻力值。  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后的AHI[(3.60±1.63)次/min]、LSaO2[(96.07±2.29)%]指标及OSA-18总评分[(22.57±2.79)分]优于对照组[(8.63±1.30)次/min、(91.23±1.22)%、(25.57±4.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周2组鼻阻力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第2、3周2组鼻阻力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实验组鼻阻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鼻阻力异常患儿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消融联合下鼻甲后端消融术更有利于改善患儿术后鼻腔通气功能,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在细胞的容积调节、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结构尚未确定。近年研究发现容积调控性氯通道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多药耐药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研究深入,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将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脑海马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取海马沟在脑MRI冠状面图像上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海马沟的最外侧点为起始点,记录该点坐标的X、Z值,其在软件的信息面板中直接显示,Y值为该图像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隔的层数乘以层间距,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大脑海马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利用SPSS25.0对所获取的取样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求解其投影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大脑海马沟在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横断、矢状、冠状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冠状面上Z值对X值回归方程,右侧: Z=-46.379-0.302X(P < 0.05), 左侧: Z=-49.512+0.425X(P < 0.05);横断面上Y值对X值回归方程,右侧: Y=-0.380-0.198X(P>0.05), 左侧: Y=2.982+0.106X(P>0.05);矢状面上Z值对Y值回归方程,右侧Z=-38.501+0.416Y(P < 0.01), 左侧: Z=-36.793+0.326Y(P < 0.01)。结论大脑海马沟横断、冠状及矢状面的三维坐标值间的相关关系较不密切。构建的海马沟立体定位数据集可为海马区域病灶定位及该区域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靶点确定、手术路径规划提供精确的影像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XEL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5例一线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30例一线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化疗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经过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统计病人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60.00%vs 23.33%)、疾病控制率(88.57%vs 50.00%)均优于化疗组(P<0.01)。截至随访时间,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95%CI:0.679~2.38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0.689~2.699)。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95%CI:0.420~1.4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0.371~1.45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化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分级在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HCC)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行根治性手术的Child-Pugh A级乙肝相关性HCC病人134例,根据术前血清学检查结果计算ALBI和PALBI分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经随访,病死37例,复发35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LBI、PALBI分级与OS和RFS均具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和PALBI分级均为病人独立的预后模型。不同评分系统间,PLABI+肿瘤直径、ALBI+肿瘤直径、ALBI+意大利肝癌小组评分(CLIP)较单独的CLIP、PLABI、ALBI、终末期肝癌模型评分、巴塞罗那分期在预后预测能力方面更具有意义。结论:ALBI和PALBI分级是评估Child-Pugh A级HCC病人预后有价值的模型,如结合肿瘤直径,PALBI较ALBI分级有更好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riostin(POSTN)调控AKT信号通路激活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的癌旁、原发灶、转移灶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灶胃癌组织标本,采用POSTN与CD44共同免疫荧光染色。选择人胃癌细胞MGC 803细胞,并分别过表达和敲除POSTN基因,分别添加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孵育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病人的转移灶中POSTN表达高于原发灶,且原发灶中POSTN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MGC 803细胞相比,过表达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POSTN、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降低以及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敲除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降低以及E-Cadh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