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MSCT曲面重建胆管成像与MRCP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胆管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图像工作站,作CPR胆管成像。比较CPR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PR胆管成像、MRCP成功率为100%;CPR胆管成像、MRCP均对肝外胆管梗阻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CPR胆管成像、MRCP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5.5%和80.9%。结论CPR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能明确定位,CPR胆管成像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胆管成像显示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  相似文献   
2.
<正>尺桡神经范围较长,其病变类型亦多,常见的如外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慢性疾病相关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等。尺桡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上肢感觉,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常规依靠临床病史、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等诊断[1],X线、超声及CT检查技术能力有限。磁共振成像属无创检查,且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而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较难显示尺桡神经全貌,且易受周围软组织干扰。1992年[2]磁共振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1例肺GGN患者(160枚结节)均在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后行VATS,计算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141例均成功定位并切除肺GGN。单独亚甲蓝染色定位18枚,Hookwire定位12枚,二者联合定位130枚,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穿刺过程中少量肺出血25例,气胸38例,肺出血并发气胸13例。术后病理示恶性结节117枚,良性结节43枚。结论 对肺GGN行VATS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均可准确定位结节,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切除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本科从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边检查边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92例,在施行救治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提高了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峰  汤晓明  王礼同  杨德春  魏启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5-1035,1077
近年来,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肺内占位性病变亦越来越早、越来越多地在临床被发现。对于周围性肺部占位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已成为确诊病因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为探讨周围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病因以及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这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收集了我院自1989年4月至2007年6月所做的84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89年4月~2007年6月共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840例,其中,男性526例,女性314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48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确定肺内有占…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明确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病因诊断,但是对于CT导向下的纵隔占位性病变的活检,报道较少。本院近6年来38例纵隔占位行经皮纵隔活检,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c bridge,MB).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的广泛应用,心肌桥的发现也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C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将ASI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MPR阑尾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阑尾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CPR阑尾图像。结果:MPR/CPR阑尾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直观,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诊断正确率达96%(24/25)。结论:MPR/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阑尾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阑尾全貌,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陈锋 《淮海医药》2009,27(6):512-514
在我国,胃癌不论是发病率或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10%~30%之间,早期发现、尽早择行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们收集经手术和内镜病理证实的胃癌38例,就胃肠双对比检查(GI)、CT和MRI对胃癌术前胃壁浸润范围的应用价值做如下探讨,以期为临床手术切除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先懋 《放射学实践》2002,17(2):160-161
GRE 技术的历史早在5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MR信号不仅可通过更多的RF脉冲获得,而且还可通过在主磁场中叠加变化的梯度磁场来得到。这种成像方法利用梯度的极性反转来产生回波,是现代回波平面成像(EPI)技术的前身。在第一台Technicare MR上,这些回波称为“Gradient Recalled Echo”。在早期的Picker机器上,称为“场反转回波”。由于这些早期机器磁场不均匀性和梯度功率的限制,因而与SE相比,GRE并没有什么优势。后来出现的“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与以前的GRE有两个主要区别:①梯度能产生破坏横向矢量的相互结合,可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