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发由电磁阀系统总控制、压缩气体驱动的新型大鼠电刺激诱发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6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5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5%。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结论本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模型常用来研究肾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机制,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建立肾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成功可靠的肾移植模型是进行肾移植研究的基础条件。由于大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人类的在结构、分布、功能等相似,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器官,因此利用大鼠建立肾移植模型也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从选择大鼠肾移植模型的优势、动静脉吻合方法的改良、尿路重建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对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UEVBt)联合膀胱灌注和中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TUEV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THP、IL-2及给予华蟾素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55岁。肿瘤单发21例,多发15例,病理分级G-G,分期Ta-T,肿瘤直径0.3 ̄3.8cm。结果手术131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2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mL,无膀胱穿孔或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无水中毒并发症。36例随访5 ̄17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5.6%。结论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及应用华蟾素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参附注射液与胺碘酮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单一组(胺碘酮)和双重组(胺碘酮+参附注射液)。而后由医护人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双重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单一组为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胺碘酮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参附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可在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及其对临床防治结石的意义。方法收集祁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326例,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26例患者尿路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占多数,为87.73%(286/326),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最多,占96.32%(314/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1.04%(199/326),再次为磷酸铵镁,占27.91%(91/326),尿酸类结石不多见,占3.68%(12/326)。上尿路结石各成分占比[84.36%(275/326)]均高于下尿路结石[16.56%(54/326)],且男性结石患者[71.17%(232/326)]高于女性[28.83%(94/326)],而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铵镁构成比[71.43%(65/91)]高于男性[40.66%(3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泌尿系结石,对患者饮水,饮食,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细菌的常规鉴定法由于繁琐,费时,造成检验工作效率低。噬菌体诊断方法用于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偶见报道。据此,我们将噬菌体诊断方法用于肠道带菌检验,通过1800人份的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IgH、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103例B-NHL患者中IgH和IgK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41.7%和50.5%,IgH和IgK联合检出率为64.1%。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B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共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49例(83.1%);除CLL/SLL以外的其他44例B-NHL患者中有17例(38.6%)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而在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中均未检出。70例B-NHL患者外周血标本Ig基因重排检出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 vs 54.3%,χ2=1.03,P=0.31);26例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 vs 80.8%,χ2=0.92,P=0.34);44例非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8% vs 38.6%,χ2=0.45,P=0.50)。结论?Ig基因重排可用于B-NHL的临床诊断,外周血与骨髓Ig基因重排检测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0.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 3±0.004 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 7±0.002 7),未复发组(0.170 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 5±0.001 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o.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 3±0.004 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 7±0.002 7),未复发组(0.170 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 5±0.001 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Notch基因最早于1919年在果蝇体内被发现,其基因功能的部分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缺失(Notch),故此得名。其后的研究发现Notch信号广泛分布于果蝇、线虫和脊椎动物的各种生物体中,他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一类十分重要的信号受体家族,对于生物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表达该信号途径的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