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7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SCT曲面重建肠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肠管成像技术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肠道病变患者,十二指肠腺癌3例,空肠脂肪瘤1例,回肠淋巴瘤1例,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腺癌4例,回肠及结肠Crohn病1例,结肠腺癌19例,结肠淋巴瘤1例,直肠腺癌11例。采用10mm层厚层距行全腹部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轴面源像(ASI),传输至AW4.0诊断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局部肠管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肠管图像,再沿肠管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成像。结果:CPR肠管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肠道病变。结论: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肠管图像,CPR肠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肠道病变,是对轴位CT图像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空间统计分析是基于GIS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统计分支,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图层中,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获取和挖掘潜在的空间信息,进而通过空间数据和空间模型的联合分析,揭示相关因素间的内在规律.随着GIS技术不断发展,空间统计分析技术会在研究疾病的地理空间分布及与地理空间、环境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上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而这一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专业的GIS软件和相应的数字地图来实现的.因此数字地图在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时是必不可少的[3].  相似文献   
4.
<正> 日常生活中很多活动需要在静止状态下的肌肉收缩来完成。静态锻炼较动态锻炼产生的加压素反应大.有些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静态锻炼或动态锻炼时血压升高超过正常.静态锻炼和动态锻炼有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反应.仅依靠动态锻炼试验结果指导心脏病发病后工作能力的恢复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从事静态用力工作的人.为加强对他们活动的指导,需要进行静态锻炼试验.握力和负重试验是常见的两种试验.作者比较了握力负荷和负重负荷,并评价了握力锻炼和负重锻炼在指导心脏病人恢复日常活动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不同大气污染程度地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况。方法 选取西安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妊娠相关信息。结果 西安市主城区SO2年平均浓度(38~54 μg/m3)高于城乡结合区(29~43 μg/m3),NO2年平均浓度(29~87 μg/m3)高于城乡结合区(22~42 μg/m3);主城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2.1%)高于城乡结合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主城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性仍高于城乡结合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在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气污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母亲围孕期是否增补叶酸分别以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围孕期增补叶酸者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平均提高29.56 g(B=29.56,t=4.69,P<0.01)。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处于q=0~0.55、q=0.65、q=0.75~0.80百分位点时,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体重提高的幅度不一致,随着出生体重百分位点的增高,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与未增补者相比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结论 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对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影响更大,体重较重的新生儿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材料安全性的必要性及其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4-12有关纳米材料在医学及其相关领域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的文献,检索词“nano-particles,security assessmen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2000-01/2004-12有关纳米材料在医学及其相关领域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的文献,检索词为“纳米颗粒,安全性评价”,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纳米材料、纳米载体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纳米材料对人体的健康影响。②纳米材料、载体及安全性评价。排除标准:①纳米材料人体外应用。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2篇关于纳米材料及其载体的安全性评价文献,纳入8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6篇文献对纳米材料的人体影响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资料综合:由于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方面的影响逐渐被认识和重视,从预防医学角度,根据宏观物质制成纳米材料后产生的理化性质变化,述了纳米材料可能对生物和人类存在的潜在阐性影响,并提出进行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以便于人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应用纳米材料。结论: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势在必行,但具体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妇呼吸道感染与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孕周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面对面问卷调查2010-2013年符合纳入指标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孕早期呼吸道感染组和无呼吸道感染组进行1∶1匹配。以母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和子女出生孕周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仅分析匹配前呼吸道感染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3仅分析匹配后呼吸道感染变量。结果 共纳入28 848人,孕早期呼吸道感染3 676人(12.74%)。匹配后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为2 762人。模型1显示母亲孕早期出现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出生孕周减少0.111周(P<0.001),模型2减少0.058周(P=0.025),模型3减少0.076周(P=0.036)。结论 孕妇出现呼吸道感染与子代出生孕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药物使用现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部46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药物使用现状,提出建议。方法:46个县每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卫生院,对每个乡镇卫生院调查其由2001年5月31日向前计的30个门诊处方。样本量6360张。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98种;平均每种处方费用17.50元;抗菌素类药物处方使用率58.97%,激素类药物处方使用率16.83%;注射给药方式的处方比例为44.90%。结论:46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建议增加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投入,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规范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用于评价西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西安食物频率问卷(FFQ)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进行食物组的研究。方法在西安城区随机抽取出125名50~80岁当地居民,共完成6轮的食物摄入情况的调查,其中4轮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24HDRs)的结果作为参考,通过第一轮FFQ结果与第二轮FFQ以及4轮24HDRs结果之间的比较分别进行FFQ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各个食物组在两轮FFQ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38(糕点类)~0.74(茶类)。第二轮FFQ与4轮24HDRs均值间的相关系数在0.12~0.74之间,经过个体内方差校正后,相关系数均有所提高。结论西安食物频率问卷可以相对准确、可靠地评价西安城区50岁以上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