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KR术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术后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步行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激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AROM屈曲、伸展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12量表心理总得分(MCS)和生理总得分(PCS)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TKR的术后患者进行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心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为例调查2021~2022年度广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应用现状,总结现阶段工伤职工辅具配置特点、存在的困难与改善建议,为完善工伤辅具配置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法、电话随访、数据统计等方法收集工伤职工的病种分布、配置辅具种类、各病种人均配置辅具数量、金额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情况;比较新旧版辅具配置政策调整幅度及统计分析新增辅具租赁服务现状。结果:156例广东省工伤职工适配辅具共739件,人均配置数量为4.4件,人均配置辅具金额为2.7万元,配置辅具后各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较配备前明显提高,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平均提高(8.7±10.9)分。结论:广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及应用在种类及支付金额方面均较前改善,配置适当辅具能提高工伤职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引入辅具配置评估机制,并推广医疗救治期的辅具租赁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工伤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方法对80例手外伤术后康复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骨科常规治疗加工伤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骨科常规治疗加指导性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进行康复疗效分析评定及再就业准备评定。结果治疗组工伤患者的手功能康复疗效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林氏就业准备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手外伤工伤患者的手功能,帮助手外伤患者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东省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融合现状,分析影响社区融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电话随访、线上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脊髓损伤患者的一般社会资料和疾病资料、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社区融合情况。统计描述脊髓损伤患者社区融合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社区融合的因素。结果:154名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融合问卷(CIQ)平均得分为10.31±6.03,其中家庭融合平均得分为3.20±3.00;社交融合平均得分为5.59±2.37;生产活动平均得分为1.53±1.9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损伤节段、病程、出入口是否方便、有无照顾者等因素对社区融合影响较为显著。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程对社区融合影响最大,其次为年龄、有无照顾者、损伤节段。结论:广东省脊髓损伤患者社区融合现状整体偏低。脊髓损患者的社区融合程度受患者损伤节段、病程、年龄、有无照顾者以及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脊髓损伤痉挛状态评估工具(SCI-SET)量表、改良Penn痉挛频率(MPSFS)量表、脊髓痉挛性反应评估工具(SCATS)量表和目测类比法量表(VAS)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信度及各量表间相关性。 方法 2位治疗师分别应用上述4个量表对3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情况进行评估。首先,第一位物理治疗师应用上述4个量表对患者的肌肉痉挛情况进行第1次评估,另一位物理治疗师在第一位物理治疗师评估结束约半个小时后对患者再进行1次评估。3d后,由第一位物理治疗师在相同时间段和环境下对所有患者进行第2次重复评估。计算各量表重复评估及不同测试者间评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相应的测量标准误(SEM)、最小可测得差异值(MDD95),分析第一位治疗师首次评估结果各量表间的相关性。 结果 SCI-SET量表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69和0.989);MPSFS量表的重测信度为优秀(ICC=0.940),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为好(ICC=0.898);SCATS量表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48和0.939);VAS量表评估痉挛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均为优秀(ICC=0.962和0.974)。SCI-SET、MPSFS、SCATS以及VAS等脊髓损伤痉挛评估量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痉挛量表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SCI-SET与其它量表间呈负相关,而其余各量表间均呈正相关。SCI-SET与MPSFS间(r=-0.421)、SCI-SET与SCATS间(r=-0.457)以及MPSFS与SCATS间(r=0.498)呈中等相关性,而其它量表两两之间相关性较高(r=0.548~0.9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SFS、SCATS、VAS 和SCI-SET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适用于脊髓损伤后痉挛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障碍者特别是严重功能障碍者对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及使用情况。方法:预先设计调奄表,通过调阅病历、查询治疗记录、查询辅助器具配备记录等方法,统计400例脑外伤、脑卒中、脊髓损伤、截肢、烧伤等病种患者辅助器具配备和应用情况。结果:严重功能障者中,146例(36.5%)在入院前配备了辅助器具,但其中102例(53.68%)不符合要求;住院后共336例(84%)配备了辅助器具,配备辅助器具数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压力农(1517件)、矫形器(381件)、生活辅具(286件)、轮椅(157台)、助行器具(76件)和假肢(51件)。配备后各类患者巴氏指数(MBI)均较配备前显著提高(P〈O.01)。结论:目前国内辅具服务不能满足功能障碍者的需要,建议通过健全辅具服务网络、规范辅具服务流程、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辅具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四肢瘫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42例四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为期8周,每周6d,每天30min的功能手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功能手技能训练基础上增加15min/d的双手双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后采用上肢肌力测试、Auspinal测试及脊髓独立性评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肌力得分、手实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上肢肌力及手实用功能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提高四肢瘫患者手部实用功能,并促进其日常生活自理,适宜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方案对截瘫患者日常活动参与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8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轮椅技能训练组(常规组)40例、"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组(工作坊组)36例(脱落4例)。其中常规轮椅技能训练组开展为期2周,6d/周,30min/d,累积6h的系统轮椅技能训练;"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组开展为期2d,3h/d,累积6h的集中轮椅技能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随访采用轮椅技能测试(WST)、脊髓独立性评估(SCIM)、Frenchay活动量表(FA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训练后及4周后随访,2组WST、SCIM、FAI均较训练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工作坊组WST评分均更高于常规组(均P<0.05)。4周随访,2组SCIM、F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坊式"轮椅技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截瘫患者轮椅操作能力,并促进其日常活动参与,具有训练周期短、维持效应好的特点,适宜在社区及康复门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在改善脑外伤患者手和上肢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外伤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功能性电刺激(FES)组和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疗法(TFES)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TF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TFES治疗,其参数及电极放置与FES组完全相同;共治疗3个月.最终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有86例,其中对照组29例、FES组28例、TFES组2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手和上肢功能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对腕背伸和手指关节伸展主动活动度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测评(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的FMA、MBI和FI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FES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27.21±6.78)和(29.18±9.03)分,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分别为7.43°±4.44°和14.86°±7.14°;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TFES组患者的FMA评分分别为(29.79±8.64)和(31.86±10.96)分,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分别为7.34°±7.35°,18.97°±9.27°;FES组及TFES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FMA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TFES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FMA评分,亦明显优于FES组(P<0.05);TFES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BI为(66.14±23.60)分、FIM评分为(82.38 ±25.71)分,明显优于FES组的(60.43±20.22)分和(75.68±23.44)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的功能性电刺激有助于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