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治疗预后各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影响包括皮肤、关节、肺脏、心脏和消化道等多个骨骼肌外系统和器官,有些IIM的亚型甚至以肌外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发现了多种肌炎特异性抗体与IIM密切相关,不同抗体相关的临床表型、病理改变和对治疗的反应均各不相同,提示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比较公认基于临床-病理-血清学特点,将IIM进一步分为皮肌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包涵体肌炎和多发性肌炎这几种亚型。本文介绍了IIM各亚型的分子病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病理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脑小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而导致一系列复杂且异质性较强的脑血管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症状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脑萎缩。目前脑小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特殊治疗方法,考虑其与脑卒中在危险因素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故临床可借鉴卒中的防治方法,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等来进行脑小血管病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卒中的治疗对脑小血管病来说并不完全适用,并且还需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综合评估。文章对脑小血管病与卒中防治的异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秦琪  夏心怡  唐毅 《中国医刊》2023,(2):229-232
神经病学是一门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临床学科,是医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应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案例教学法对于优化神经病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神经病学临床案例库。基于此,本研究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既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建立神经病学临床案例库,应用于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以期规范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医学生建立有效的临床思维,从而提升神经病学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神经病学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肺适能评估对卒中患者的康复、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学者提出其应作为常规评估项目之一应用于临床。心肺适能评估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种,其中直接测量更为精准,间接测量更为简便易行。心肺运动试验作为心肺适能评估的金标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以平板试验、功率自行车试验及其改良方式为主。此外,基于大部分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心肺适能评估还可采用功能性行走试验方式。目前心肺适能评估在卒中康复中的价值逐渐被重视,但针对其最佳介入时间尚无定论,这将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对卒中慢性期患者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卒中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转移训练、功率车训练、平衡及步行能力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以上训练均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CORTEX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si x-minute walk test,6MW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患者焦虑(HADS-A)和抑郁(HADS-D)情绪。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 研究共入组40例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前2组基线数据及各项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EF、6MWT、HADS-A和HADS-D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对照组FVC、FEV1、6MWT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FVC[2.73(2.44~3.36)L vs. 2.46(2.22~2.70)L,P =0.035]、FEV1[2.17(1.92~2.68)L vs. 1.94(1.76~2.15)L,P =0.040]及PEF(265.19±34.62 L/min vs. 231.03±33.97 L/mi n,P =0.003)优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330.89±52.29 m vs. 299.02±41.85 m,P =0.039),HADS-A(6.25±2.51分 vs. 8.45±4.05分,P =0.040)和HADS-D[6.00(3.00~10.00)分 vs. 9.00(4.00~13.00)分,P =0.036]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低强度上下肢抗阻训练,在改善卒中慢性期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影响妊娠计划、生育能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妊娠可引起免疫系统和性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疾病复发和进展。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妊娠相关疾病活动。妊娠期和分娩后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 2021年4月至6月,共纳入北京市社区658名≥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是否衰弱,衰弱期或衰弱前期老年人纳入衰弱组(n=124),其余为非衰弱组(n=534)。采用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估慢病患病情况。测试躯体功能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析骨骼肌、脂肪等体成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含量、握力、步速及5次起坐时间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CCI较非衰弱组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骨量、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OR=1.256,95%CI 1.012~1.558,P =0.039)、低骨量(OR=2.312,95%CI 1.308~4.088,P=0.004)和5次起坐时间(OR=1.110,95%CI 1.022~1.205,P=0.013)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CI增高、低骨量和5次起坐时间延长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