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磁共振示踪法探讨脑细胞间隙(ECS)内物质转运规律及外界刺激对其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对照组、丘脑-对照组、尾状核-运动组和丘脑-疼痛组,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将示踪剂Gd-DTPA导引至尾状核和丘脑区的ECS,在示踪剂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MR扫描,直至Gd-DTPA所致的高信号消失,通过图像后处理和数学建模技术,计算示踪剂在ECS内的半衰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尾状核ECS内的Gd-DTPA可转运至邻近皮层区,丘脑ECS内Gd-DTPA的转运局限于原位,未观察到向邻近区域进行跨区域转运。尾状核-对照组、丘脑-对照组Gd-DTPA的半衰期分别为(104.30±54.12) min和(49.93±2.11) min (t=2.839,P<0.05)。尾状核-运动组Gd-DTPA的半衰期分别为(113.42±47.32) min,与尾状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P>0.05)。丘脑-疼痛组的Gd-DTPA的半衰期为(109.40±10.33) min,较丘脑-对照组显著延长(t=15.954,P<0.05)。结论 磁共振示踪法是研究脑ECS内物质转运规律的有效手段,外界刺激可调控相关脑区ECS内物质的转运清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腮腺肿瘤患者与2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体检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腮腺肿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记录并CT灌注参数。再对腮腺肿瘤组施行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对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将腮腺肿瘤患者划分为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比较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的CT灌注参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CT灌注参数与腮腺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8.57%、78.70%、78.69%,经一致性分析,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腮腺肿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对照组(P0.05),TTP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的BV、BF、PEI均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两组TTP均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而腺淋巴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P0.05),TTP低于其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CT灌注参数中的BV、BF、PEI均与腮腺肿瘤呈正相关,TTP与腮腺肿瘤呈负相关。结论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对腮腺肿瘤性质予以明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灌注参数可对腮腺肿瘤予以反映,临床诊断时可将CT灌注成像作为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W3-RUS、TW3-C carpal、RUS-CHN三种骨龄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应用TW3-RUS、TW3-C carpal、RUS-CHN三种方法,由2名有骨龄评价培训经历的医师,阅读时间年龄为12岁的正常男性儿童的手腕部X线平片,独立盲法进行骨龄评价。结果:2名医师的骨龄评价结果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3种方法对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组内3种方法两两比较,TW3-C carpal与TW3-RUS及RUS-CHN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W3-RUS与RUS-CHN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名医师应用3种方法对12岁男童骨龄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高。对12岁男童骨龄评价,TW3-RUS与RUS-CHN法无明显差别,TW3-C carpal与TW3-RUS及RUS-CHN差别较大,推测TW3-C carpal可能不适合12岁男童骨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PDST)的多层螺旋CT(MSCT)强化表现,以提高PDST的术前不同危险度分级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特点及多层面重建,依据病理分级分为低危组和高危2组,进行上述征象的秩和检验。 结果 0例PDST中,位于球部3例,降部11例,水平部6例;病变呈囊实性8例,实性12例;病变向腔内生长1例,腔内外生长8例,腔外生长11例。3例极低危险度,9例低危险度,0例中度危险度,8例高度危险度。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3例呈血管样强化,病变越大,强化越不均匀。8例为高危组,大小5.06±1.64 cm;12例为低危组,大小2.83±1.79 cm。低危组的大小、静脉期差值与高危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2结论MSCT增强及多层面重建有利于诊断PDST,肿瘤大小及静脉期差值能有效评估原发性PDST危险度分级,低危组与高危组间质瘤在临床特征与CT强化表现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验 ,综合分析注射压力、造影剂浓度、导管管径及端孔数量对流速所产生的影响 ,以确保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中使造影剂的剂量、流速与预先设定时一致。材料与方法 :模拟血管内环境 ,选用 5种管径的导管、2种浓度的造影剂分别设定不同压力进行实验 ,记录流速的变化 ,探讨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流速与造影剂浓度、注射压力、导管管径、端孔数的关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造影剂流速与压力、管径、端孔数成正比 ,与管长、对比剂浓度成反比 ,建议 3F、 4F、 5F、 6F 1M管的最大设定压力应分别限制在 15 0Pa、 30 0Pa、 5 0 0Pa、 6 0 0P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EPI‐DWI扫描,采用0~4000 s/mm2之间的12个b值。按照单指数模型计算低b值ADC(ADClow )(b≤200 s/mm2)、高b值 ADC(ADChigh ,200 s/mm2< b≤4000 s/mm2)和标准ADC(ADCstandard ,0 s/mm2<b≤4000 s/mm2);按照双指数模型计算快ADC(ADCfast)、慢ADC(ADC‐slow )和stADC所占比例;用传统的单指数衰减模型计算b=800 s/mm2时的ADC值。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比较这些参数在两组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ADClow 、ADChigh、ADCstandard、传统的ADC、ADCfast、ADCslow在乳腺肿瘤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DCslow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的差异最大。结论当b值在较大范围取值时,双指数模型能反映更多乳腺肿瘤的组织特征,代表细胞内水分子扩散的ADCslow值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的差异最大,此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常规MRI信号改变及定量磁敏感加权图像(QSM)定量评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潜在脑损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综合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50例(Ⅰ组),另选48例胆红素不高的无脑相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Ⅱ组)。再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Ⅰ组分为轻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及极重度升高组。所有患儿均行治疗前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38例患儿行QSM检查,对比不同组别患儿MR信号强度之间差异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比较胆红素升高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不同核团磁化率之间的差异,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胆红素升高患儿更容易出现苍白球(GP)T1WI高信号表现(36/12 vs 13/37,P < 0.001);3组之间GP的T1WI信号强度(SI1)/T2WI信号强度(SI2)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但SI1GP、SI2GP、SI1P、SI2P、SI1FWM、SI2FWM、SI1FGM、SI2FGM、SI1GP/SI1P、SI1GP/SI1FWM、SI1GP/SI1FGM、△SI1(GP-P)、△SI1(GP-FGM)、△SI1(GP-P)/SI1GP、△SI1(GP-P)/△SI1(GP-FGM)、△SI1(GP-P)/△SI1(GP-FW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I1 GP/SI2GP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极弱相关关系(r=0.261,P=0.009),当日龄与出生体质量控制时,SI1 GP/SI2GP、△SI1(GP-P)/△SI1(GP-FGM)与血清总胆红素仍呈极弱相关(r=0.230,P=0.014;r=-0.184,P=0.014)。胆红素升高组与对照组之间苍白球、壳核、丘脑底核及脑干的磁化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壳核及丘脑底核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轻度相关(r=-0.419,P= 0.011;r=-0.391,P=0.018),而苍白球及脑干与血清胆红素呈中度相关(r=-0.620,P < 0.001;r=-0.630,P < 0.001)。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单纯评价苍白球T1WI高信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是常规MR信号强度与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没有明确相关性;而苍白球、壳核、丘脑底核及脑干QSM测定的磁化率可能可以更早的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潜在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螺旋CT 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单纯上下颌骨折各11例,混合骨折26例。3例眶底骨折,1例上颌面线形骨折,及2例下颌角线形骨折二维未显示或显示欠清晰,SSD有4例细小骨折及深部骨折未能显示。SSD清晰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块的移位、凹陷程度及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结论: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及细小骨折方面优于SSD,但SSD能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式,两者应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CT分析肠梗阻腹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发现腹腔积液对于诊断不同阶段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4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按肠壁缺血程度对12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A组(MIO,无肠缺血),B组(SIO早期,有肠缺血),C组(SIO晚期,有肠坏死或穿孔),统计各组腹腔积液检出率、位置、量及CT值差异。结果 A、B、C组 CT腹腔积液检出率分别为51.16%(22/43)、87.10%(27/31)和85.45%(47/55),总体差异、A组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周及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周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A组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处腹腔积液检出率及脾周、结肠旁沟、盆腔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积液是肠梗阻常见征象。CT是否检出腹腔积液及积液量不是评估肠梗阻肠壁血运状况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