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120篇
药学   96篇
  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最低值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并观察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09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维持rScO_2在80%基础值且绝对值55%以上。观察术中的rScO_2最低值,并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血红蛋白最低值、术中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是否接收肾脏替代治疗及重要并发症。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做认知功能评估两项测试,其中任何一项术前减术后之差≥4分定义为POCD。结果 88例患者完成了术后评估测试,其中25例(28.4%)发生POCD。术中的rScO_2最低值与POCD相关。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评估完成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rScO_2最低值与POCD相关,rScO_2的最佳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3.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气道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部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气道重建方式,以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重建中的外科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03年1月~2005年6月2206例肺癌手术中100例气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42例,腺鳞癌23例,腺癌11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4例,类癌3例及其它混合散在分布类型12例。ⅠB期34例,ⅡB期23例,ⅢA期23例,ⅢB期20例。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右上叶袖状切除42例,右下叶袖状切除1例,左上叶袖状切除24例,左下叶袖状切除4例。两叶袖状切除8例,隆凸成形重建17例,肺叶袖状切除合并肺动脉成形4例。结果97例患者为完全性切除(R0),3例为不完全性切除(R1)。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胸腔感染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肺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住院日为4~27日(中位11日)。99例治愈出院,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1%。结论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适当的气道重建方式,符合外科手术原则,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血管、气管、支气管的处理技巧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肺周围型结节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肺周围型结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肺周围型结节55例,其中单发结节54例,多发结节1例。肺楔形切除术23例;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肺癌32例,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及胸腔镜用器械切除肺叶,自制淋巴结摘除钳完成淋巴结清扫。结果5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80min,平均109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22min。均未输血,1例术后漏气术后32d出院,1例切口延迟愈合,术后19d出院,余53例术后住院4~11d,平均8.3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5例,原发性肺癌38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1例,转移性肺癌1例。良性病变行肺楔形切除术,32例原发性肺癌行解剖学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4例肺癌胸膜广泛播散未手术处理,2例肺癌因肺功能差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有助于明确诊断肺周围型结节病变,治疗临床早期原发性肺癌的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气管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占呼吸系统疾病的2%[1].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对各种气管疾病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亦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  相似文献   
6.
张敏  袁方  陈晖  方唯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2):1658-1662
目的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对CD40/CD40L系统介导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CD40L干预,使之与其表面的CD40作用,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5μmol.L-1)+甲羟戊酸干预,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干预前后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结果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可下调CD40L介导的E-Selectin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甲羟戊酸(400μmol.L-1)抑制了辛伐他汀(5μmol.L-1)对E-Selectin表达的下调作用。辛伐他汀可降低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抑制CD40-CD40L系统有关,其机制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简称免疫组化双染)检测TTF-1和CK5/6以及p40和Napsin A两组抗体,其可以分别在一张切片中同时观察到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表达,根据这些表达的细胞分布和构型,有利于对肿瘤组织学结构的判读,从而更容易做出肺癌类型诊断。本实验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操作简单,染色结果理想,染色后切片保存方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为病例组,术后未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住院日数中位数为37.0 d,对照组为16.0 d,因感染导致住院日数增加2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31 170.3元,对照组为90 455.6元,因感染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0 714.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部位感染患者住院日数、住院费用均高于单部位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部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住院日数、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不同感染部位对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影响有一定差别,应针对重点环节加强食管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直接侵犯邻肺叶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情况,并与经手术治疗的纵隔重要结构受侵犯的T4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更合理地对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进行T分期提供线索.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且均为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均为NOMO的NSCLC患者.从1997年3月到2006年10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4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28例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归于A组,21例直接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归于B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肺功能和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具有较好的均衡性.A组有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A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1.1%和40.7%;B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58.2%,43.7%;A组和B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49个月,两组问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结论 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的预后与可手术的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的预后相似.对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对于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患者,手术方案应该按照同期双原发肺癌的治疗原则来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来探讨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的T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集的5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1例, 年龄范围19~62岁, 中位年龄48岁, 患者均未见重症肌无力及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 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大体检查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灰黄、灰白色肿物, 切面质韧, 部分区域可见纤维性薄层包膜, 组织学特征为宽带状和实性片状纤维组织穿插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组织内见胸腺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和巢团状分布, 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 胞质中等, 略嗜酸性或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thepsin V、p63;5例平均随访4.6年, 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 男女性均可发生, 应正确认识该肿瘤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