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呼吸力学、氧合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俯卧位通气,n=62)和对照组(仰卧位通气,n=38)。对比2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气道平均压、气道平台压)、通气前(T0)及通气12 h(T1)时氧合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分析2组预后指标[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平台压较对照组更低,肺顺应性、PaO2及PaO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干预作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20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配对分组研究,并给与研究组患者心理干预,利用量表对患者评分,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生活事件总分、社会支持客观分、家庭负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病前吸烟状况和病变部位是影响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心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中有明显效果,但在病后初期很难对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疗效,需要持续而耐心给予患者长期的心理干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给予患者病后疾病指导,同时,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减轻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症发生,这位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键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进  相似文献   
4.
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实训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应用于危重症护理实训。方法运用文献法及头脑风暴法梳理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要求,初步确立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设计原则、内容、数量、结构以及结合案例开展模拟实训的时间和形式,在此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论证临床情景案例的总体可行性。结果专家咨询权威系数Cr=0.907,专家对案例设计的可行性判断变异系数均<0.5,最终构建完成危重症护理相关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案例结构包含10大模块。结论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设计符合危重症护理基本特点和要求,应用于临床实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多,老年病人手术占30%左右,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分析ICU带教存在的问题,讨论相应对策,以提高ICU带教质量,使实习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事业。通过从轮转过ICU的实习生中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后,从中发现ICU带教存在的几大问题,采取针对性、有效的对策,使ICU带教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受到护生的好评,为今后的带教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医疗护理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为选拔优秀医疗护理员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法归纳编制医疗护理员胜任力词典初稿,运用预访谈法及专家咨询法对词典进行修改完善,对上海7所医院20名医疗护理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提取鉴别优秀医疗护理员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医疗护理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结果 访谈文...  相似文献   
9.
<正>约束带是一种保护患者安全的装置,用于有自伤或坠床危险的躁动患者;治疗需要固定身体某一部位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的活动[1]。美国JCAHO组织将约束定义为任何妨碍患者移动、活动或肢体活动的物理的或药物的方式[2]。随着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我们应更多关注患者的舒适、尊严、权力等心理及社会需求,而不是仅着眼于其生理机能的改善。约束带作为一种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的器械,势必会受到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护士仍是使用约束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e peptide,NT-proBNP)预测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预后的价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入住SICU危重患者136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别检验血中NT-proBNP水平 ;根据住院30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出SICU组,并比较和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患者入SICU时NT-proBNP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3.24±0.60)和出SICU组(2.93±0.65)的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与NT-proBNP显著相关的因素依次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the United States of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年龄、肾功能 ;其他如性别、血红蛋白、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y evaluationⅡ,APACHEⅡ)、手术方式以及是否脓毒症或高血压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不能体现.结论 NT-proBNP对外科危重患者能否转出SICU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且其与心功能分级、年龄、肾功能密切相关,故在用NT-proBNP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时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