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3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255篇
临床医学   813篇
内科学   283篇
皮肤病学   46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62篇
外科学   680篇
综合类   3007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414篇
  3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5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大鼠腰骶髓和延髓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慢性结肠炎的反应,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反应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n=17)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对照组(n=16)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腰骶髓和延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结果TNBS灌肠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中间外侧核(Ⅴ层)、后连合核(Ⅹ层)和腹角外侧核(Ⅸ层).Fos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在背角深层(Ⅲ~Ⅳ,Ⅴ~Ⅵ层).在延髓,两者均主要分布在由孤束核、中间网状带和腹外侧区组成的延髓内脏带(MVZ).TNBS灌肠后3、7、14 d,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3 d,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28 d,脊髓和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炎性刺激引起脊髓和延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随着结肠炎的恢复,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下降.在延髓内脏带,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反应性神经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MMC与胆囊运动的联系及机制 ,认识动力因素在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及评价脱氧胆酸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1 选择健康志愿者与胆囊结石患者各14名 ,结石患者近一周无急性发作史 ,禁食 12小时后开始实验观察 ;2 使用 8通道连续灌注时测压系统监测胃肠MMC活动 ,持续记录胃肠内压力值 ,至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完整的MMC周期为止 ;3 胃肠测压同时 ,使用B超仪监测空腹状态下胆囊容积 ,间隔 5分钟 ,手工记录超声下胆囊最大截面长径与横径 ,使用圆锥体公式计算胆囊近似容积 ;4 依照压力波的特…  相似文献   
93.
张新文  孙根胜  杨庆余 《医学信息》2006,19(8):1424-1426
目的 评估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战压与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入路环锯或开槽扩大,显微镜下对致压物施行潜行性减压,植骨后钢板内固定,随访6~48个月。结果 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5例,好转2例,无死亡或症状加重。植骨块融合满意,钢板固定无松动,螺钉无松脱。结论 本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植骨块融合,内固定钢板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RGH患者血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观测淋巴细胞诱导后的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血清浓度的变化;用LDH释放法测定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GH患者对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血清IL-2和IFN-γ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RGH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其易复发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在建立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法的同时,采用快速,简便,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防止唐氏综合征(DS)患儿的出生,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妊娠14-20w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和体重,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每位孕妇所怀胎儿DS风险系数,对筛查出胎儿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再利用21号染色体上的6个多态性位点对其作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经产前筛查,在395例孕妇中发现10例胎儿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其中1例产前基因诊断为胎儿唐氏综合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结论 产前筛查结合基因多态性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家庭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状况的关系,寻求对儿童睡眠有利的养育方式,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9—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儿科体检的214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C)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价家长养育方式及儿童睡眠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SHQ总分在不同年龄(t=6.45,P<0.001)、共睡情况(F=11.82,P<0.001)、电子屏幕使用时间(F=5.13,P=0.007)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EMBU-C与CSHQ的多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从与抚养人同床睡到不同房间睡,CSHQ总分逐渐降低(β=-1.81),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CSHQ总分呈负相关(β=-0.50),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β=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共同解释18%的变异(ΔR2=0.18)。结论 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年龄及家庭养育方式有关,家庭养育方式中的共睡和屏幕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儿童的睡眠质量,母亲情感温暖则对儿童睡眠的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联合OSA-18量表和针对儿童的改良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CHAD)初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准确性,以探讨更简便、快捷、可行的基层医院初筛疑似儿童OSA的方法。方法 纳入2020年8月13日—2021年2月8日就诊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监测中心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儿童139例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家长在医生协助下完成OSA-18量表和ESS-CHAD。分析LSaO2和两种量表及三者联合早期初筛疑似儿童OSA的诊断价值。结果 LSaO2预测儿童是否患OSA的最佳界值为90.5%(P<0.00, AUC=0.82)。OSA-18和ESS-CHAD依据不同界值分别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74.8%、22.7%。LSaO2/OSA-18,LSaO2/ESS-CHAD、OSA-18/ESS-CHAD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8.2%、68.1%、77.3%。 结论 LSaO2有诊断儿童OSA的临床价值,OSA-18量表较ESS-CHAD初筛疑似儿童OSA有更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低,LSaO2联合OSA-18量表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其他联合诊断方式高。在无法进行睡眠监测的基层医院可考虑应用LSaO2 与OSA-18量表结合的方式初步筛查儿童OSA。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点,评估癫痫患儿共患ADHD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神经专业住院部依据国际癫痫联盟规定诊断的120例6~15岁癫痫患儿,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检测其中共患ADHD的患儿,分析癫痫患儿共患ADHD的临床特点。结果 120例癫痫患儿中23例合并有ADHD(19.2%),且以注意缺陷为主(65.2%)。性别、起病年龄、患病时间及多种抗癫痫药物联用在共患ADHD中发挥重要作用(χ2=4.90、7.42、7.75、5.23,P<0.05),而癫痫发作形式及脑电图放电起始部位在共患ADHD中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癫痫患儿中ADHD的检出率高,与癫痫患儿的性别、首次发作年龄、病程及抗癫痫药物的联合应用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适应证的选择,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当血浆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小于20%,可实施联合术;而当ICGR15大于25%,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