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9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277篇
内科学   265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1060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4篇
中国医学   284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治疗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联合改良前路支撑植骨内固定术一期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2月,采用一期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联合改良前路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2~69岁。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15例。损伤节段:LI5例,L210例,L34例,L42例,L㈨1例,L3.42例。AO分型:B型6例,C型18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1例,C级7例,D级1例。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影像学检查,测定Cobb角。结果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52个月,平均28.4个月。2例术前FrankelA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1例无改善;9例B级患者,5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2例无改善:7例C级患者,5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Cobb角分别为(-11.5±4.6)、(4.2±4.7)和(4.0±4.8)O术后3d及末次随访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融合位置良好,无植骨块(钛网)移位、沉降及断钉、断棒和松动等现象。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联合改良前路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腰椎骨折脱位可一期完成复位、减压、植骨和内固定,最大程度保护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对椎旁软组织进一步的损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2个月入院.无呕血、黑便、便血,患病来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物,无压痛及反跳痛.胃镜:胃体大弯侧可见一直径0.5 cm大小溃疡,周围黏膜纠集,考虑为胃体溃疡.胃镜活检病理:胃体黏膜重度异性增生.  相似文献   
53.
后腹膜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诊断(附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后腹膜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证实的后腹膜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的CT和MR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肿块边界清楚,CT平扫表现为均一的低密度,并且其中可以看见小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进行性不均一的强化。MRT2WI上呈不均一的高信号,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增强MR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在后腹膜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它常常表现为边界清的肿块,并且具有包绕周围大血管生长的倾向。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在CT和MR上均表现为延迟期进行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54.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方法 11例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min,主动脉开放后10min、1h、2h、4h、24h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IL-6、IL-8、IL-10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2h左右达到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到主动脉开放后24h已显著下降。TNF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24h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P<0.01)。结论CPB下二尖瓣置换术中既有促炎因子水平的升高,又有抗炎因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55.
医用材料消耗金额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很大,其资金管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我院开发了医用材料付款信息系统,利用网络优化了货款支付和管理流程,实现采购、保管、审核、记账、支付等岗位职能的相互牵制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56.
重症监护室侵入性导管的置入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爱玉 《临床医学》2006,26(6):18-1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侵入性导管的置入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住我院ICU的158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55例,发生相关下呼吸道感染16例,感染率29.1%。泌尿道插管者78例,发生相关泌尿道感染20例,感染率25.6%。动、静脉插管2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感染率8.0%。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及动、静脉置管与相应系统的院内感染有关。结论ICU院内感染与各种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应严格无菌观念,重视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收治的34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人临床表现中腹痛与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发生部位最常见为小肠和胃;肿块平均直径10.2cm;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12例复发,4例死亡。结论肿瘤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对病人诊断为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必须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腿痛病例中的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一年内因腰痛或坐骨神经痛行腰椎MR检查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1223例,分析腰椎MRI中终板Modic改变在椎间盘节段、年龄和椎间盘退变分类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23例6115个腰椎椎间盘中,257例(21.0%)320个椎间盘(5.2%)邻近终板发生M0dic改变,其中Ⅰ型48例(3.9%)51个椎间盘(0.8%),Ⅱ型206例(16.8%)266个椎间盘(4.3%)、Ⅲ型3例(0.2%)3个椎间盘(0.05%)。椎间盘节段L5S1 168个、L4-5 95个、L3-4 29个、L2-3 18个、L1-2 10个,发生率分别为13.7%、7.8%、2.4%、1.5%、0.8%。突出、脱出和滑脱病例发生率较高(辟0.0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05)。40岁以上是Modic改变发生较多的年龄段(P=0.001)。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节段与年龄均和Modic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回归方程为Y=-5.955+0.198A+1.528L+1.883D(Y为M0dic改变,A为年龄,L为椎间盘节段,D为椎间盘退变程度),P=0.000,EXP值:D=6.571,L=4.609,A=1.220。结论腰椎终板Modic改变和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和年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Modic改变Ⅱ型最多,Ⅰ型次之,Ⅲ型最少;多发生于L4-5和L5S1椎间盘节段;女性高于男性;40岁以上是易发年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规律。 方法: 测定50例SIRS病人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并根据是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组。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记录病人转归以及从发病到检测的时间(患病时间)。 结果: TT3或FT3降低的45例。TT3与APACHEⅡ评分呈对数负相关(r=-0.330,P<0.05),TT3/TT4与患病时间呈对数负相关(r=-0.316, P<0.05)。MODS组的TT3、TT4、FT3水平显著低于无MODS组(P<0.05)。 结论: SIRS和MODS病人发生低T3、低T4可能性大,反映炎症反应对甲状腺轴的影响,随着病情加重、患病时间延长,影响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0.
定量构效关系 QSAR是研究并揭示物质结构和活性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 ,联系揭示的是一种模式识别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在此类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模式识别方法 ,并作了一些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