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杨敏洁   《放射学实践》2010,25(3):252-253
此次大会,内地学者有8篇儿科放射学论文入选论文宣读,4篇入选展板。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学者第一次入选了Education Exhibit。GE医疗中国CT影像研究室李剑颖做了题为“优化小儿心脏MSCTA扫描”的教育展示,介绍了如何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对比剂剂量和根据定位像设定球管电流。  相似文献   
2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6例胰腺SPT患者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相比较。结果 16例胰腺SPT的CT和(或)MRI表现为实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14例。2例呈分叶状和不完整包膜,1例界线不清,余13例呈轮廓规整的圆形,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实性肿块和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大体标本与CT表现具有较好一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11例为良性,5例为低度恶性。有无包膜或包膜是否完整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和囊变程度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SPT的CT和MRI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渐进性强化。包膜不完整或无明显包膜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 对比经皮微波消融(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单纯MWA治疗纵隔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治疗的纵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采用单纯MWA治疗(单纯MWA组),31例患者采用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组)。根据增强CT对比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的疗效。对比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气胸、胸水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单纯MWA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MWA相比,MW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长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CH患者的综合影像学资料。7例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6例接受CT,4例接受MR,6例接受ECT检查。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共8处长骨病灶,7处位于骨干部,1处在干骺端,X线平片和CT示8处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6处边界清楚,2处周缘见少许骨质增生;6处周围骨膜增生明显,其中2处表现为多层骨膜增生,4处病灶旁可见骨膜新生骨。4处病灶呈T1WI低-等信号,T2WI上呈均质或不均质高信号,病灶周围均见明显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MRI显示软组织肿块2处。ECT示6例共7处病灶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结论长骨LC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用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更好地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X线钼靶、高频超声及MRI对硅胶假体隆乳术后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56只乳腺硅胶假体隆乳术后患者的X线钼靶、高频超声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对假体囊内破裂及囊外破裂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不能完整显示假体(0%),高频超声及MRI都能够完整显示假体(均为100%);对囊外破裂,X线钼靶、高频超声及MRI都能显示(均为7.1%,4/56);X线不能显示囊内破裂(0%),MRI(32.1%,18/56)对囊内破裂的检出率高于超声(21.4%,12/56)(P=0.031)。结论对硅胶假体破裂的诊断,X线钼靶并不是令人满意的方法,超声是经济高效的检查方法,而MRI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如经济允许,MRI可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乳腺多发肿块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病理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1月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的患者(双侧乳腺肿块数目至少3个),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学类型及影像学特征[腺体组织构成、肿块形态、密度、边缘、肿块最大径、钙化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将BI-RADS 2~3类归为良性,BI-RADS 4~5类归为恶性,首先分析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特征,然后比较良性及恶性多发肿块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最后比较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105例乳腺多发肿块中,良性99例,占94.29%(纤维腺瘤52例,纤维囊性腺病24例,乳腺腺病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囊肿2例,良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6例(三阴性乳腺癌4例,黏液癌2例)。良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发病年龄、绝经状态、肿块形态、边缘及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多发肿块患者的发病年龄[(43.25±6.69)岁]低于恶性多发肿块患者[(50.00±9.19)岁],以非绝经状态为主(88.89%)。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评价为BI-RADS 2类及5类病变与病理学结果相符;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BI-RADS 3类中的恶性病变1.49%(1/67)及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病变96.00%(24/25)均因肿块边缘存在遮蔽现象,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基本相符。超声诊断BI-RADS 3类病理学结果均为良性;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患者占90.00%(9/10),这些患者均因肿块内含有钙化导致诊断升级,而乳腺X线摄影均显示为良性钙化。乳腺超声诊断多发肿块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曲线下面积为0.96;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5.76%,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①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多为良性,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年龄较良性患者大;②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并非所有多发肿块患者均需要进行2种影像学检查;③当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肿块边缘遮蔽时,应考虑采用超声做进一步检查;④当超声因肿块内钙化特征判断为恶性肿块时,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进一步分析钙化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应用多参数磁共振(mpMRI)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9年8月65例乳腺癌NAC患者,其中35例HER2阳性患者术前均接受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或两者联合),在NAC前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由两位5年以上乳腺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记录NAC前病灶最大直径、纤维腺体组织(FGT)、背景实质强化(BPE)、ADC值、最大强化率(PE)、达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方式、Ki-67值及化疗后疗效,首先评估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然后比较35例HER2阳性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及非pCR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与HER2状态及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PE值及化疗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ER2阳性组pCR率(45%,16/19)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0%,3/10),HER2阳性组PE值(3.04±1.48)高于HER2阴性组(2.29±1.04),PE值对HER2状态有中等预测价值(AUC 0.7;95%CI,0.52-0.79)。HER2阳性患者pCR组与非pCR组Ki-67、ADC值、FGT及强化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CR组ADC值(1.08±0.23)×10^-3mm^2/s明显高于非pCR组(0.84±0.24)×10^-3mm^2/s,pCR组以肿块样强化(75%)及d型乳腺多见(63%)。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ADC值及强化模式可以作为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E值可以一定程度预测HER2状态。ADC值及强化模式可以作为HER2靶向治疗疗效独立预测指标;肿块样强化及较高的ADC值提示靶向治疗达pCR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放射治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31例)及肿瘤复发病例(25例)共56例分为2组,采用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统计分析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最大斜率(Slope_(max))、曲线下面积(AUC),并获取伪彩图,及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均呈速升型,出现明显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放疗后纤维化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升型,出现缓慢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2组病例MRI动态增强参数TTP、Slope_(max)、AUC的均值行组间两两比较,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的Slope_(max)、TTP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67.18、-21.04(P0.05)。灌注参数伪彩图可直观的显示肿瘤或放疗后纤维化组织相应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现AUC灌注伪彩图显示肿瘤组织较为清晰,分辨率较好。结论应用MR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有助于鉴别鼻咽癌复发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距骨颈长轴位的MR扫描技术对距腓前韧带的评价。方法:对59例踝关节均行常规横轴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扫描,并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行与胫距关节平面成25°的斜轴位以及经距骨颈层面的平行于距骨颈长轴的斜轴位TSE T2扫描(改良位)。将改良位、常规横轴位及25°斜轴位影像图形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距腓前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26例正常组患者距腓前韧带均未见异常,33例有扭伤病史患者其中61%(20/33)表现为损伤,磁共振3种检查方案在正常组及扭伤组中显示距腓前韧带无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3分者改良位占93%(55/59)、25°斜轴位占90%(53/59)、常规位29%(17/59),改良位与常规横轴位图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位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改良位与25°斜轴位图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改良位图像质量较25°斜轴位好。结论:3种检查方案中改良位显示距腓前韧带图像质量最好,不受体位限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Tim技术在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对592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Tim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分别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必要时冠状位)的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完成全脊柱全程图像。结果 592例均获得直观、准确地显示全部椎管内脊髓及椎体结构的连续图像。结论 Tim技术MRI全脊柱扫描可以全面地观察脊髓及脊柱多发性疾病,很好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邻近组织、结构侵犯的范围和程度,提高了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