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58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miR-125a-3p对大耳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M1/M2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  15只成年雄性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给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和高胆固醇饲料喂养,miR-125a-3p抑制剂干预组给予动脉粥样硬化兔注射miR-125a-3p干扰慢病毒载体。油红O染色后图像分析法测定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和VEGF,免疫荧光法检测斑块组织中M1标记物CD11c和M2标记物CD206。  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miR-125a-3p抑制剂组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 < 0.0001)。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MMP-9(P < 0.001)、VEGF(P < 0.01)和CD11c(P < 0.001)水平显著升高,CD206水平显著降低(P < 0.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miR-125a-3p抑制剂干预组MMP-9(P < 0.01)、VEGF(P < 0.01)和CD11c(P < 0.001)水平有所降低,CD206水平有所升高(P < 0.001)。  结论  抑制miR-125a-3p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平衡M1/M2巨噬细胞,降低斑块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miR-125a-3p可能是治疗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2.
王婧  陶爱恩  杨燕  杨建波  晏仁义  段宝忠 《中草药》2021,52(16):4789-4796
目的分离纯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中的均一多糖,并阐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分级醇沉得滇黄精总多糖(PKS)的50%和70%醇沉部位,再经DEAE-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并利用柱前衍生化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总还原力实验、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纯化得到3个均一多糖(PKS-1、PKS-2和PKS-3),其单糖组成均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其中PKS-1及PKS-3还分别含有D-核糖和L-鼠李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 017.83、266 084.76和474 799.22;PKS、PKS-1和PKS-2的总还原能力、·OH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PKS PKS-2PKS-1。结论从滇黄精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到3个均一多糖,均为含有β构型的吡喃环酸性多糖,其单糖组成相似,PKS、PKS-1和PKS-2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滇黄精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及抗衰老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0-2013年《出生医学证明》的首次签发、换发、补发和废证等情况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0-2013年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用情况年度统计表,按补发、换发、废证等原因进行分类,使用Excel软件录入及折线图进行分析。结果 12010-2013年医疗保健机构内出生的签发率为先升后降趋势;2首次签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2010-2013年医疗保健机构外出生的签发率呈先降后升变化;4补发率逐年下降。结论云南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单用泮托拉唑(PPI)及联用生长抑素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分为单用PPI组和联合用药组。PPI组予泮托拉唑40mg加0.9%Na Cl溶液100ml静滴,2次/d;联合组在使用PPI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250μg首剂缓慢静推,然后3mg加36ml 0.9%Na Cl溶液微泵静脉持续泵入,250μg/h。两组均观察48h。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不使用其他止血药物。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24h及48h后止血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72h内仍有间断或持续性出血,进一步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联合组24h及48h止血率分别为89.1%和95.7%,单药组24h及48h止血率分别为71.7%和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最终需要接受急诊介入及手术例数比例为17.4%,联合组最终需要接受急诊介入及手术例数比例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PI联合生长抑素与单独用PPI相比,在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66.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医院中心实验室集中了医院主要的软、硬件科技资源,成为了为院内外科技人员提供开放式、服务式的科研平台。同时,它还具有鲜明的医院特色,如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互联系,在进行医学基础研究的同时,也为相关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服务。随着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及医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实验室护理人员被赋予了新的工作内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做好实验室相关护理工作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67.
目的结合该院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BGH)3例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病变摘除,组织标本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3例胃镜下病变摘除后,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十二指肠BGH。结论胃镜下电凝电切除BGH,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8.
雷芸  张伟华  尹小龙  丁云川  姚雨凡 《心脏杂志》2005,17(2):190-191,194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心脏复合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心脏复合畸形患者10(男6,女4)例,年龄5~53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室间隔缺损(VSD)2例和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PDA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PS各1例;VSD修补术后遗留ASD2例,ASD修补术后遗留PDA1例和刀刺伤致左室前侧术后遗留VSD1例。ASD或PDA并发PS者,先扩张肺动脉瓣,再行ASD或PDA封堵治疗。ASD并发VSD者,先封堵VSD,再封堵ASD。结果10例患者介入手术均1次成功。5例ASD封堵器的直径为8~38mm,2例膜部对称性VSD封堵器的直径为14mm和6mm,1例用10mm肌部VSD封堵器。2例PDA均用弹簧圈封堵。封堵PDA或VSD后造影无残余分流。封堵ASD后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3例并发PS者,肺动脉瓣扩张术后即刻肺动脉跨瓣压差明显下降,由术前50、38、40mmHg分别降低为20、15和21mmHg。有1例PDA封堵弹簧圈脱落至肺动脉远端未能取出。随访1年肺功能正常,无肺不张。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1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心脏复合畸形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9.
文题释义:心脏组织工程:是基于组织工程的技术和原理,利用合适来源的细胞和生物支架制造心脏移植物,用于代替受损心脏组织或促进心肌细胞增殖,以恢复或改善心脏功能的技术。 生物支架:是组织工程技术中用于对细胞成分起支撑作用的移植物,其构成成分类似于细胞外基质成分,部分支架具有孔隙等允许血液中氧气及营养物质通过。 背景:心脏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目的:通过对心脏组织工程的2个核心要素即细胞和生物支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脏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及依据。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至2019年期间心脏组织工程相关文章,以“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ion,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ion,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s,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menstrual blood stem cells,biological scaffolds”为英文检索词,以“心脏组织工程,心肌细胞分化,干细胞,生物支架”等为中文检索词,最终选择78篇英文文献纳入研究。 结果与结论:多种来源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骨髓来源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月经血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包括水凝胶、脱细胞支架、细胞片及心脏芯片)都可应用于心脏组织工程,但心脏组织工程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合适的细胞来源、新型支架材料的研发、诱导分化技术的优化,植入时机及途径的优化。 ORCID:0000-0003-2763-5535(王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 NBP)对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条件下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予以OGD损伤,使用 MitoTracker Green对线粒体进行定位并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使用MitoSOX Red标记线粒体内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免疫荧光法观察NBP对OGD条件下细胞线粒体内ROS产生的影响。使用SOD活性试剂盒检测NBP对OGD条件下HUVECs内SOD活性的影响。结果:NBP明显减少了OGD诱导后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的断裂,抑制了线粒体内ROS的生成,提高了OGD诱导后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NBP可能是通过保护OGD条件下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和增加细胞内ROS清除,减少线粒体内ROS生成,最终减轻了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