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双苄基吡啶酮(RA190)通过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Rpn13)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途径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作用,揭示RA190对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确定ACC-2细胞表达Rpn13后,选择RA190对ACC-2细胞的合适剂量(600 nmol/L);实验分为ACC-2组、ACC-2-Rpn13-siRNA组、RA190-ACC-2-Rpn13-siRNA组;敲除ACC-2细胞中Rpn13的表达;用RA190处理ACC-2细胞;用RA190处理敲除Rpn13的ACC-2细胞;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TIP30、泛素化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检测Survivin和TIP3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敲除Rpn13后的细胞组中Rpn1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CC-2细胞组降低(P <0.05)。MTT法检测显示,不同剂量的RA190作用ACC-2细胞后光密度(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OD值均降低(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TIP3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RA190-ACC-2组TIP3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泛素化蛋白聚集最明显(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TIP30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结论 RA190促凋亡的活动主要取决于Rpn13,Rpn13是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致癌基因。RA190的调节作用可能改善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预后,Rpn13可能成为治疗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含人重组牙骨质蛋白1(recombination human cementum protein 1,rh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rhCEMPl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rhCEMPl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Teasy中,再进一步转插入载体pWX530。重组的pWX530-rhCEMPl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所构建的质粒。经鉴定正确的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酵母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筛选后培养表达。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离子交换层析提纯蛋白。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酵母细胞,通过SDS—PAGE和ELISA检测rhCEMPl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的含m—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并能转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hRpn1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途径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作用,从而揭示其对PDLC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转染敲除来改变PDLC中hRpn13的表达后,用MTT法观测细胞形态,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纤维的分泌情况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最后通过检测NF鄄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泛素化蛋白的改变来研究hRpn13对PDL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hRpn13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ALP的活性,Ⅰ型胶原蛋白以及RANKL、OPG的表达起到了负性调节作用,同时hRpn13使泛素化蛋白聚集减少。结论 hRpn13可以通过影响UPP通路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研究成都地区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初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分析影响错牙合畸形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的方法,抽样调查5 ~ 13岁处于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初期成都地区2056名儿童的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统计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儿童患龋率为59.78%,龋均为2.33。混合牙列期儿童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64.64%,恒牙列初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71.01%。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龋病(OR = 3.805,95%CI:3.029 ~ 4.778,P < 0.001)、错牙合畸形遗传史(OR = 2.251,95%CI:1.219 ~ 4.156,P = 0.010)、口腔不良习惯(OR = 18.794,95%CI:9.643 ~ 36.629,P < 0.001)及食物精细(过于精细食物OR = 7.016,95%CI:4.557 ~ 10.802,P < 0.001;一般精细食物OR = 3.714,95%CI:2.587 ~ 5.333,P < 0.001)。结论    成都地区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初期儿童患龋率及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龋病、错牙合畸形遗传史、口腔不良习惯及食物过于精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构建及筛选人Smoothened(SMO)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使用此载体下调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ils,PDLSCs)中SMO基因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针对人SMO 基因设计3条干扰序列,构建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在293FT细胞中包装病毒液并转染293A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得到具有最佳干扰效率的病毒后,转染PDLSCs,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PDLSCs中SMO基因的干扰效果及对细胞分化的影响,CCK-8法检测其对PDL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3个SMO慢病毒干扰载体(pGP-SMO1、pGP-SMO2、pGP-SMO3),通过转染293A细胞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后,得到pGP-SMO1具有最佳干扰效率,转染后SMO mRNA水平下降到对照的(28.5±2.5)%.利用此病毒能够很好地转染体外培养的PDLSCs,并使PDLSCs中SMO蛋白水平下降80%.进一步检测细胞增殖发现,与未转染组比较,SMO下调后PDLSCs增殖变慢[(1.09±0.20) vs (1.86±0.21),P<0.01].同时也导致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的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干扰病毒载体成功干扰了PDLSCs SMO基因的表达,SMO基因的下调会导致PDLSCs增殖减慢,成骨分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3种常用口腔材料对细胞的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别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钛合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自凝塑料)3种常用口腔材料进行体外培养,并设单独细胞培养作为空白对照。培养72 h后提取细胞内蛋白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细胞内蛋白变化谱,经数据处理和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比较各组间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间小分子蛋白质谱的差异。结果3组材料引起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明显不同,均有各自聚集趋势,分布区域间有较大的分隔区,且区分明显。结论代谢组学分析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谱可能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机制以及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梁××,男,27岁,汉族.主诉左面部外伤后肿胀,进食时加重且伴胀痛20天.检查:左面颊明显肿胀,左面部从耳廓上嵴斜向前下至左口角外侧有一约17cm长的线型疤痕,肿胀区质地柔软,有囊性感,边界基本清楚,无明显压痛点及凹陷性水肿,表面皮肤色泽、温度正...  相似文献   
18.
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大量报道指出其可通过抗血管生成及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引发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MRONJ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根据剂量和使用时间的不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很少发生(如口服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能经常发生(如静脉注射双膦酸盐治疗癌症)。当前导致颌骨坏死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针对MRONJ的诊治也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通过整理归纳近年来有关MRONJ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叙述现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临床治疗青少年磨牙症实践过程中,采用牙合垫联合心理疗法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临床治疗青少年磨牙症的相关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磨牙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牙合垫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总舒适率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舒适率水平显著的高于牙合垫治疗组患者的总舒适率水平,且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青少年磨牙症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牙合垫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牙合垫联合心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青少年磨牙症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根管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派丽奥)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术后不同时间X线变化,以评价派丽奥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方法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52颗,所有患牙术前摄X线根尖片,经基础牙周治疗,开髓揭顶,Protaper系统逐步深入法根管预备,按根管预备时间随机交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派丽奥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给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同时牙周袋内注入派丽奥对患牙进行治疗。两组均采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摄片观察术后0 d、3个月、6个月的根尖片(平行投照)显示的根尖暗影的最大水平直径(X)和垂直方向的直径(Y)以及牙槽骨吸收的最大垂直高度(H)和最大水平宽度(L)的变化。结果术后0 d,两组的X、Y、H、L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实验组的X、Y、H、L缩小范围较同时间对照组的更大(P<0.05),且时间越久,缩小差异越大。结论经根管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且较传统氢氧化钙封药根管表现出更好的远期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