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参数下铒激光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封闭的效果,探求铒激光即刻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最佳参数。方法:制备54个牙本质盘,0.5 mol/L EDTA脱矿形成敏感牙本质模型。以铒激光的输出功率、照射时间、照射距离为实验指标,设计正交优化实验表,样本随机分成9组,每组6个样本,铒激光照射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估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结果:脱矿组牙本质小管口开放,清晰可见,激光照射组牙本质小管表面有明显熔融物沉积,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铒激光照射对牙本质小管有一定封闭作用,且受工作参数影响。本实验条件下,照射距离影响最大,最佳工作参数组合是:距离2.0 cm,照射功率0.2 W,照射时间30 s。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初步探索辛伐他汀促进牙髓修复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温敏性缓释凝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缓释效果并绘制释放曲线。大鼠磨牙行活髓切断术,分别以载有辛伐他汀的壳聚糖缓释凝胶(简称辛伐他汀缓释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凝胶(简称空白凝胶)、氢氧化钙盖髓,并设对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3、7、14、28 d处死,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牙髓情况。结果:37℃下,空白凝胶15 min内凝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8 min内凝固。48 h辛伐他汀快速释放,60 d后达到溶质梯度平衡,凝胶内的辛伐他汀持续平稳释放,累计释放率为61.5%。活髓切断术后,氢氧化钙组28 d受试牙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组术后7、14、28 d的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空白凝胶组未见高密度影像。HE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术后7 d盖髓断面牙髓结构正常,成牙本质样细胞向断面聚集并形成早期钙化团块,28 d形成早期钙化桥;氢氧化钙组术后7 d表现为盖髓剂下方断面和髓腔内牙髓组织凝固性坏死现象,失去正常结构,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结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作为盖髓剂,其组织相容性好,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潜能。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评价不同骨型人群中的髁突不对称性。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个体共110名,年龄18~30岁。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参考系并三维定点。所有个体按照不同骨型进行分组,组Ⅰ(Cl Ⅰ)为骨性Ⅰ类(0°≤ANB≤5°),组Ⅱ(Cl Ⅱ)为骨性Ⅱ类(ANB>5°),组Ⅲ(Cl Ⅲ)为骨性Ⅲ类(ANB<0°),每组按性别进一步分组。输出定点坐标,计算髁突(Co-Sig)的不对称情况,同时分析下颌支(Go-Sig)以及髁突-下颌支(Co-Go)的对称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Ⅱ和组Ⅲ间的髁突-下颌支不对称性(Co-Go R-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主要体现在y坐标(P<0.05);组Ⅰ和组Ⅲ以及组Ⅱ和组Ⅲ间的下颌支不对称性(Go-Sig R-L)也受不同骨型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同样体现在y坐标(P<0.05)。左右侧髁突、下颌支以及髁突-下颌支在部分人群中体现出性别差异及偏侧性差异(P<0.05),且这种偏侧性均表现为右侧优势。颏下点(Me)的z坐标在不同骨型人群中的差异较大(P<0.05),而x和y坐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髁突-下颌支以及下颌支的不对称性与不同人群的骨型相关,差异主要来源于高度。骨性Ⅲ类和Ⅱ类人群分别表现为下颌骨前突和下颌骨后缩。颏部偏斜与髁突不对称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为下一步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锥形束CT检查,上颌骨定点匹配重叠后定量分析术前与术后下颌骨形态、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健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不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的形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髁突位置表现为向外向下移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侧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可以健侧下颌骨作为匹配区域分析患侧下颌骨形态及位置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腭中缝的钙化时间,分析腭中缝的钙化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用于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扩弓前的个体评估和指导。方法:211例研究对象(4.2~43.8岁)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截取水平面腭中缝的形态,按照钙化程度不同分为5期,评估患者腭中缝的闭合程度与生理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腭中缝钙化程度逐渐增加。完全钙化最早见于1例10岁女性患者,15岁年龄段中有50%的患者腭中缝钙化,在成人患者中仍可见一部分腭中缝未钙化的病例,最晚见于1例37岁女性患者。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而在青春期前及成人后,男女钙化分期未见差异。结论:腭中缝钙化与年龄相关,钙化时间从10岁开始持续至成人时期,部分成人患者腭中缝并未钙化。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上颌扩弓前应进行个体评估。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年龄、性别、不同免疫时间节点及不同科室来源之间的分布。方法:收集2019年1—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3 996例的HBV感染相关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全国人口统计年龄构成比标化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标准化率分别为3.86%、51.66%。抗?HBs阳性率在年龄分层里出现双波峰。人群HBsAg阳性率在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降低。正畸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种植、住院患者。结论: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对阻碍HBV感染起着积极作用,但保护性抗体会逐年下降,需要及时进行疫苗再次接种。建议口腔医院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进行血清传染病的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诊疗时需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全面预防HBV在口腔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行穿颧骨种植固定修复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4例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行穿颧骨种植固定修复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24例患者,种植体1年存留率为99.3%(135/136),其中穿颧骨种植体存留率为100.0%(48/48),常规种植体存留率为98.9%(87/88);穿颧骨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植入1年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10±0.16)mm和(1.08±0.19)mm;穿颧骨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植入1年后探诊深度分别为(1.93±0.78)mm和(1.97±0.67)mm;改良菌斑指数及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穿颧骨种植体均大于常规种植体,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永久修复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机械并发症,2例为生物学并发症;修复体固位良好,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穿颧骨种植后行固定修复,可获得较理想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泛素编辑酶A20在抑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无牙周炎(Control)组、牙周炎及PBS注射(PBS+P)组、牙周炎及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注射(AAV+P)组、牙周炎及A20过表达AAV(AAV?A20)注射(A20+P)组。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局部涂菌构建C57BL/6J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在小鼠牙龈局部注射AAV?A20以实现A20在牙周组织的过表达。A20免疫荧光染色验证AAV?A20在局部牙周组织的转染效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比较各组小鼠牙槽骨吸收程度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破骨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牙周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В ligand,RANKL)及自噬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PBS+P组及AAV+P组相比,A20+P组小鼠牙周组织自噬水平降低(Beclin?1、LC3B表达下降,p62表达上升),RANKL表达下调,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减少,牙槽骨吸收程度减轻。结论:A20通过负向调控自噬缓解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有望成为牙周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