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发展至今形成了多学制、多学位并存的格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博士学位为例,共有八年一贯制、本科毕业生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三年制普通博士研究生4种类型。梳理并总结了中国口腔医学学制、学位的过去与现在,对博士教育的不同培养模式及培养成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口腔医学的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提出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完善教育反馈机制、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口腔医学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2例,替牙列期为23例。使用活动矫治装置有13例,使用局部固定式矫治装置有12例。18例成功,3例有效,4例失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活动间隙扩大矫正器和局部固定式间隙扩大矫正器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活动组和固定组成功例数各为9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68)。间隙恢复最快3个月,最慢11个月。结论: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儿童早期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寻找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 收集8例ED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抽提,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质检合格后,从中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利用软件对筛选的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预测,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对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功能验证。结果 所有样本全外显子测序有效率(effective rate)均为97.5%以上,错误率(error rate)均小于0.03%,Q20所占比例大于97.0%,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均为90×以上,提示测序数据质量良好。经筛选后,共发现3个可能致病的EDA基因点突变:c.959A>G,c.1073A>G,c.1001G>A,数据库比对显示其均为罕见变异,软件预测均为致病性突变。免疫荧光实验发现3个EDA突变可导致p65蛋白核移位减少,双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表明3个EDA突变可导致NF-κB通路活性降低。结论 本研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在 ED患者基因组中发现了EDA突变,并对突变致病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为进一步理解E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细胞在体内受到流体剪应力、机械应变、流体静压力等机械应力的作用,其中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被认为是维持骨稳态及骨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应力。目前研究多集中在FSS对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作用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研究相对较少。BMSCs对骨改建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BMSCs对FSS的应答越来越受到关注。BMSCs对FSS的反应涉及细胞骨架、基质刚度及弹性、成骨信号等方面。总结FSS在BMSCs内的力转导机制、对其分化及功能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骨病变的治疗等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5.
胡苡周薇  宋忠臣 《口腔医学》2018,38(12):1141-1144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由于P.gingivalis具有激活宿主炎症、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其与全身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AD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老年人群痴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为关键病理机制。本文就二者可能的相互关联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以庆大霉素和叶酸作为原料的新型碳点(carbon dots,CDot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自噬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庆大霉素和叶酸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备CDots,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利用CCK-8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细胞摄取情况。以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扫描电镜、平板菌落实验观察CDots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抑菌能力。采用Graph 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ots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在330 nm处有紫外吸收峰;在405 nm激光激发下,CDots的PL发射峰集中在440 nm处。透射电镜观察到CDots平均直径约为12 nm。CCK-8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CDots生物相容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CDots可被BMSCs摄取。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 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农牧民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以第一、二恒磨牙为主要病灶牙;单间隙感染71例,占78.89%;多间隙感染19例,占21.11%;下颌下间隙受累最多。结论 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病年龄较早,应及早对儿童及父母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8.
颌骨囊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骨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有可能引起局部感染或累及神经,其造成的骨缺损修复更为复杂。文章就颌骨囊肿的诊治以及目前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一套简单准确的磨牙髓腔通路预备评分标准验证其可靠性。方法 由9名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的学生进行磨牙体外开髓,由10名临床经验5~15年以上的牙体牙髓病专科医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SPSS Statistics对评分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结果 10名临床医生评分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3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系数处于0.61~0.80中等可信区段,表明使用该评分标准在不同评分者之间具有中等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创立的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不受评分者临床经验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利用Cre-LoxP系统建立可调控的软骨组织条件性敲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9)小鼠模型。方法:构建针对小鼠Fgf9基因2号外显子的重组载体,电穿孔转染胚胎干细胞(ES细胞)。选择药物G418和Ganc,筛选阳性ES细胞并进行PCR鉴定。利用显微注射将ES细胞注入C57BL/6J小鼠囊胚,移入假孕小鼠子宫,获得含Neo的flox杂合小鼠。该小鼠去Neo后,与ColⅡ-Cre转基因小鼠杂交,并以他莫昔芬诱导,其后代软骨细胞内flox纯合、Cre阳性小鼠的flox区域被敲除。结果:Fgf9基因flox杂合子小鼠无明显异常,可稳定繁殖。该flox小鼠与ColⅡ-Cre转基因小鼠交配后,成功建立条件性敲除软骨组织中Fgf9基因小鼠模型。结论:利用Cre-LoxP系统,可成功建立Fgf9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FGF9在骨软骨发育及骨关节稳态维持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