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99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眼科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和预后。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11.42岁。主要的发病来源为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38.6%)。根尖周炎是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经颈部纵隔引流(63例)、胸廓切开术(7例)。死亡率为5.7%。影响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发生并发症(P<0.005)和严重脓毒症或败血性休克(P<0.002)。 结论: 成功治疗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是对疑似症状的迅速诊断、快速CT扫描和彻底的纵隔引流。  相似文献   
5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分子。lnc RNA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录调控、转录后加工、翻译调控等多种机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lnc RNA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密切相关,进而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lnc 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一种蛋白质,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人源化抗VEGF-A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美国Genentech公司的抗癌药,商品名Avastin)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用于一线药物结合化学疗法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和非鳞状上皮细胞、非小细胞起源的肺癌。试验表明,肿瘤和基质细胞产生的VEGF-A在免疫缺陷小鼠中可以促进人类移植瘤的血管生成,这一作用可以被抗VEGF抗体所封闭。尽管体外实验表明,VEGF-A和抗体之间的亲和力可以表现为阻断VEGF刺激内皮细胞增殖的速度,但在大多数动物模型中…  相似文献   
54.
颌间弹性牵引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及重建咬合关系的方法,利用颌间交互支抗的原理,通过持续的弹性牵引力来建立良好稳定的(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与(牙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关节局部结构的改变可能造成咬合关系的改变,这种(牙合)关系的矫正,可以考虑采用颌间弹性牵引技术。本文就颌间弹性牵引技术的原理、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及其在颞下颌关节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成釉细胞瘤是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易复发的良性牙源性肿瘤。目前的研究发现,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与信号转导异常密切相关。作者从增殖失控、凋亡受阻、侵袭等3个方面,论述了成釉细胞瘤与信号转导异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Li XH  Sun JL  Zhang P  Hu J  Zhang CP  Ji 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20-525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人舌鳞癌组织和细胞切片原位纳米尺度的操纵,并发展样品制备及处理的方法,提高舌鳞癌切片AFM图像的反差和分辨率,以满足纳米定位、切割、分离和拾取等一系列操纵的需求。方法人舌鳞癌组织和培养细胞按常规的电镜超薄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制样后,将切片分别转移至云母表面或载玻片表面,在空气中以接触模式AFM观察。选择合适的针尖并控制力的大小和扫描范围,进行纳米级成像、定位、分离和拾取等操纵。结果选择合适厚度的超薄切片,AFM观察显示,细胞轮廓清晰,细胞膜、核膜等结构明显,核内可见核仁,围绕核膜有颗粒状的细胞器。双氧水和二甲苯处理切片提高反差及AFM成像质量。对石蜡切片能分辨细胞轮廓、核内结构以及细胞间的结构。经上述处理的舌癌切片,通过控制扫描方向和针尖力的大小,实现了范围在20nm~1μm之间的操纵,并利用针尖获取核内遗传物质。结论以人舌鳞癌组织和细胞切片AFM高分辨率成像和结构分辨为基础,实现了AFM原位纳米尺度的操纵,获得特定细胞核内部的遗传物质,进一步开展生化分析,用于肿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7.
国内外的口腔正畸、正颌外科以及整形外科学者一直关注面部软组织形态的三维测量技术研究[1],包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三维头影测量(3D Cephalometry)、直接测量法(Direct measurement)、莫尔云纹(Moire Techniques)和常规CT扫描(Conventional CT scans),但因操作费时、软组织显示不佳、精确度差、有射线和伪影等阻碍了研究的发展;继而立体摄影测量(Stereo-photogrammetry)、激光扫描(Laser scanning)、形态分析法(Morphanalysis)等三维测量技术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其中,三维扫描激光能快速准确地数字化记录面部软组织外形,无创并且操作简单,已成为学者们对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热点[2-6]。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中34颗种植体采用倾斜植入,44颗轴向植入。所有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常规愈合3个月,除1颗种植体失败外,其余种植体均功能性负载支持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方式为黏结固位和螺丝固位。每例患者均于负载后12、24和36个月接受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有1颗轴向种植体在术后2个月时失败,倾斜种植体无失败。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上颌轴向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97.72%,倾斜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100%,修复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保持稳定,平均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可靠的,能有效避免植骨手术,并节约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9.
前臂桡侧皮瓣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有效性。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建立前臂皮瓣三维几何模型。椭圆形皮瓣的长短轴分别为80mm×50mm,厚度为10mm,血管蒂(桡动脉内径1.9mm,桡静脉内径0.84mm)长50mm,以半嵌入方式平行长轴贯穿皮瓣。将几何模型整体导入SC/Tetra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根据实测桡动脉流量,设定进口血液流速为20mm/s,参照皮瓣血管蒂实测压力差53mmHg,初步获得压力损失模型(porous model)的有关系数值,然后将压力损失模型代入皮瓣,模拟毛细血管网对血流的阻力,计算出皮瓣及血管蒂部的血液流动,比较分析血管蒂部桡、动静脉中心轴向压力分布和不同截面径向血液流速分布。结果:前臂皮瓣模型的整体网格数为10355473,节点数为2104014。皮瓣代入压力损失模型后,桡、动静脉出入口压力差值为7050Pa(52.8mmHg),接近临床实测值。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显示,在压力损失模型中桡动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分布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血液流入及流出皮瓣时,会出现速度减缓和增加,而桡静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值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AB225)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染色法、四氮唑还原法(MTT)、流式细胞仪观察经MAB225处理后的ACC-2细胞放射后凋亡的变化,以评价MAB225对ACC-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MTT检测、双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MAB225和放射联合处理后的ACC-2细胞,其细胞凋亡比例较未处理组上升3倍;而单纯放射处理的ACC-2细胞,其细胞凋亡比例只增加1倍。结论:MAB225可以提高放射线对ACC-2细胞的杀伤作用,降低ACC-2细胞的放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