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牙体牙髓治疗中常用的骨水泥材料Biodentine与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rate,MTA)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变色原因。方法制备直径5 mm、高3 mm的Biodentine和MTA圆盘,将每种材料的24个圆盘随机分配到去离子水组和脱纤维羊血组中,浸泡1 d和7 d后进行后续检测。进行各类检测的3个时间点为:圆盘固化脱模后即刻、浸泡1 d和7 d后。检测指标如下:在同样光照环境下对圆盘进行拍照,直观比较两种材料的颜色变化;采用比色仪检测两种材料的色度;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表面形态;使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两种材料各元素含量。结果肉眼观察到与脱膜后即刻相比,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1 d后仅MTA在明暗度上发生改变,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Biodentine与MTA颜色均加深变红,但MTA暗度明显增加。比色仪结果显示脱纤维羊血组MTA的7 d色差值ΔE(21.257±0.955)大于Biodentine的7 dΔE(5.833±0.501)(t=24.781,P<0.001);MTA材料自身变色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延长而加深,其7 dΔE与1 dΔE(6.233±0.88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56,P<0.001);而Biodentine材料自身变色随时间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7 dΔE与1 dΔE(6.790±0.831)相比,t=1.707,P=0.16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用脱纤维羊血浸泡7 d后,MTA表面孔隙率大于Biodentine,且MTA的晶体边缘相较Biodentine也更为圆钝。X射线能谱仪检测显示: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MTA中氧元素含量下降、铋元素含量上升;与此同时Biodentine因阻射能力低未被检测出锆元素,但其他元素含量稳定。结论Biodentine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优于MTA,这主要与Biodentine表面孔隙率小、阻射剂成分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撕脱性损伤恒牙的就诊特点,分析患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外伤导致恒牙撕脱性损伤前来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35例( 47颗患牙),记录其临床信息,对脱位牙行牙再植术及松牙固定术,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观察患牙1年内牙根吸收的情况。 结果 (1)47颗患牙中20颗发生牙根吸收,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42.6%;(2)在1 h内完成牙再植的患牙7颗,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0.0%(0颗),低于1 h后再植的患牙(40颗,牙根吸收发生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根尖孔闭合的患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32.3%,低于根尖孔未闭合的患牙(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保存于唾液中的患牙(17颗)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17.6%,低于保存在生理盐水中(11颗,牙根吸收发生率为63.3%,P=0.020)和干燥保存(11颗,72.7%,P=0.006)的患牙,后两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 患牙体外时间及保存介质是影响撕脱性损伤恒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缩短体外时间,有效保存患牙,能明显降低患牙再植后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口腔微生物群落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都有密切联系。口腔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规范统一的口腔微生物中文译名对支撑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规范的微生物译名是编写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口腔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统一的中文译名可为口腔医学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基础。规范的中文译名对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科普也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口腔微生物学知识的准确传播, 增强全民口腔健康意识。因此, 为规范口腔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基金申报、专著教材编写、论著发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 专家学者对口腔微生物名称(2017版)和新近发现的口腔微生物译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订, 达成共识, 形成口腔微生物译名(2023版)。  相似文献   
4.
牙酸蚀症是指牙齿受到不涉及细菌的化学物质侵蚀使得牙齿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如暴食、厌食、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胃食管反流而引起的牙齿酸蚀,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饮食、药物、职业因素等。本文介绍了1位患者,因诊断为视神经炎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出现全口牙齿尤其是上颌牙列的重度酸蚀破坏。本文主要就视神经炎激素治疗与牙酸蚀症发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