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源性口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临床病症,与口腔内厌氧菌分解代谢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密切相关.口腔中VSCs的产生与舌苔增厚及牙周炎发生有着重要联系,针对性抑制VSCs产生也是当前减轻口源性口臭症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口腔中VSCs的来源以及通过控制细菌及菌斑、直接作用于VSCs等手段治疗口源性口臭的...  相似文献   
2.
唾液外泌体是指存在于唾液中的直径在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随着近年来技术手段的发展,大量研究揭示唾液外泌体在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唾液外泌体CD9及CD81通过调控细胞粘附及运动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唾液外泌体miR-24-3p通过作用于PER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唾液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mRNA抑制炎症组织的破坏等,具有作为诊断口腔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因此,唾液外泌体可作为口腔疾病潜在的预后和诊断标志物。唾液外泌体除与口腔疾病,如口腔癌、牙周炎、口腔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等有关外,还同远处部位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等及系统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唾液外泌体对口腔、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开发唾液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厌氧菌,广泛定植于人体口腔内,是公认的牙周致病菌。该菌不仅在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存在关系,包括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妊娠不良事件及各系统肿瘤。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存在肠道炎症的患者,牙周炎或可成为一个促进炎症向癌症转变的风险因素。具核梭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及血液循环两条途径迁移到肠道,进一步通过黏附素-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黏附素-糖类肿瘤标记物两条途径与结直肠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具核梭杆菌对肿瘤内乏氧的高代谢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糖酵解,互利共生的关系使得具核梭杆菌在肿瘤中大量富集。与结直肠癌细胞结合后,具核梭杆菌通过调控经典Wnt信号通、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改变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表现出抗化学治疗的作用,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糖基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通过赋予蛋白质各种结构和功能特征而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唾液作为一种获取简单且无创的生理物质,包含有来自血清、龈沟液、口咽黏膜分泌物的成分。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唾液的认识被不断更新。研究发现,唾液蛋白质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指标,唾液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也与多种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唾液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与全身和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杨辉,男,农民,35岁,平常身体健康,从未接受过注射。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药物无好转,再次就诊。医嘱为青霉素80万U肌注,皮试为阴性。当药物注射完时,患者站立,突然晕倒在地。护士见状急忙将患者平卧,观察病人口唇无紫绀,呼吸平稳,指掐人中,几分钟后,病人清醒,无任何症状,很快恢复正常,下次注射时,再无上述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6.
口腔微生物学是口腔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口腔微生物微生态、口腔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是口腔医学本科生重要的必修课。本教学团队近年来针对《口腔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三全育人”引入课堂实践,通过分章节提炼核心知识点,并以核心知识点为基础,融入临床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结合实验操作启发学生以科学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提高了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对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同时课程考核成绩也显著提升。说明《口腔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方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成绩,得到学生的好评。本文将从三方面介绍课程改革内容与体会,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创新教材、教学模式等对口腔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口腔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口腔细菌产碱代谢与牙菌斑酸碱平衡、细菌微生态平衡以及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口腔细菌产碱代谢研究主要集中在尿素代谢、精氨酸代谢、精胺代谢和苹果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及其与龋活跃程度的关系方面,是近年来龋病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针对口腔细菌产碱代谢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作为口腔最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的不可逆破坏。近年来,关于牙周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牙周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三类常见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并从免疫、炎症、基因、微生物及其产物等方面总结相关机制,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味蕾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味觉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味觉,有助于机体鉴别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多项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味觉障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营养摄入与生活质量。根据味觉感知的生理学过程,味觉障碍的直接病因包括味觉感受器功能受损以及味觉神经系统损伤,间接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增龄性变化、细菌与病毒感染、肿瘤放化疗等。味觉障碍致病因素错综复杂,且部分机制尚不明确,一些发现与结论有待考证,对临床病因诊断与针对性治疗产生极大挑战。本文就味觉感知生理过程、新型冠状病毒诱发味觉障碍的可能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为建立并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味觉障碍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环状二聚腺苷-3′,5′-单磷酸(cyclic di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di-AMP)是细菌和古细菌中新发现的第二信使。通过直接与靶蛋白结合或影响靶蛋白表达,c-di-AMP调节多种细菌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渗透压、平衡中枢代谢、监测DNA损伤以及控制生物膜和孢子形成。作为一种新型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与宿主模式识别受体结合,通过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诱导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 cGAS)-STING信号轴产生Ⅰ型干扰素,并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在宿主对细菌感染及肿瘤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良好的免疫原性,c-di-AMP可作为免疫佐剂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然而,对c-di-AMP在宿主免疫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介绍了c-di-AMP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总结了c-di-AMP对宿主免疫应答调控的可能机制,同时跟进其作为免疫佐剂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新进展。研究c-di-AMP的功能及对宿主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上解决细菌耐药、感染控制、肿瘤防治以及疫苗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