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2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123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57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562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79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8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493篇
  7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7篇
  196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75~-6.00 D。患者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低眼),每组32眼,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双眼戴镜前以及戴镜后半年、1年、1.5年,2年的眼轴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双眼眼轴差值由戴镜前(0.46±0.24 mm) 下降到戴镜2年后(0.33±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8,P<0.001),高屈光度眼组戴镜2年后眼轴变化量(0.38±0.21)mm小于低屈光度眼组眼轴变化量(0.51±0.2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结论: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小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之间的眼轴差值,减少屈光参差量,可以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较高眼的眼轴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是改善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方案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收集我院2009-07/2011-08眼内炎住院患者27例27眼,采用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取玻璃体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盐酸万古霉素,全身使用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左旋氧氟沙星。炎症无明显好转者,2~4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使用含盐酸万古霉素的灌注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和玻璃体混浊情况。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27例眼内炎均治愈,视力均有提高。细菌培养检出率56%。革兰氏阳性菌占67%,对盐酸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氧氟沙星较敏感。8例患者经过静脉滴注及玻璃体腔内注药后眼内炎症控制,19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结论:早期细菌培养对眼内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眼内炎。  相似文献   
993.
994.
Multip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ncer patients produce detectable autoantibodies against certain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which might be promising blood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We aimed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published studies on blood autoantibody 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RC and to summarize thei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PubMed, ISI Web of Knowledge and EMBASE to find relevant studies published until 23 July 2013.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study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utoantibodies studie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was independently extracted by two reviewers. Overall, 67 studies evaluating 109 autoantibody markers were included. Most individual markers showed low sensitivity (below 25%) for detecting CRC, along with high specificity close to 100%. Occasionally reported higher sensitivities for specific antibodies are yet to be replicated in independent studies. Generally, more promising results were seen for 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autoantibody markers. But again, these promising results are yet to be replicated in other samples. In conclusion, autoantibody signatures may becom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noninvasive CRC screening. Optimized marker panels are yet to be developed, and promising results require validation in large screening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995.
导师张智龙教授,临证近30载,潜心研习经典,并验之于临床,心得颇多,临床灵活应用滋水清肝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咳嗽、消渴等疾病每获良效,笔者有幸师从张智龙教授,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96.
李飞  徐翠玲  谢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70-1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结肠透析联合灌肠1号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5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一般基础治疗上给予结肠透析联合灌肠1号保留灌肠,每周3次,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5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8%。结论:结肠透析联合灌肠1号保留灌肠,能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治疗费用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施系统、规范、科学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复方致炎剂(inflammation soup,IS)1 d组(IS 1 d组)、实验IS 3 d组(IS 3 d组)和实验IS 6 d组(IS 6 d组)。在雄性SD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实验组分别给予1 d、3 d、6 d IS 20μl/d及对照组给予6天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TRPV1在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均可见TRPV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上TRPV1蛋白表达量、阳性细胞数及mRNA明显升高,以实验IS 6 d组最高(P<0.05)。结论: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增加。TRPV1表达上调可能是偏头痛外周敏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提高泌尿系统畸形产前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方法 将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单纯泌尿系统畸形或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14例胎儿进行产后超声随访及引产后进行尸体解剖,将随访结果及尸体解剖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14例泌尿系统畸形.共有泌尿系统畸形24处,产前超声诊断19处,灵敏度98%,特异度85.4%;准确率79.2%,漏诊率20.8%. 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准确率较高,对该疾病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影响切口愈合的原因,重点观察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2010年01月至2012年01月,对32例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应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测评,筛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重点是监测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切口30例一期愈合,无创口感染现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例二期愈合。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后切口愈合缓慢,易感染,严格控制血糖、重视饮食护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给予健康教育、让家属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康复中是术后促进切口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 )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足月新生儿32例,分别在出生后第24 h、48 h、72 h及96 h应用VVI技术动态监测每例新生儿的左室短轴收缩运动,包括左室短轴18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运动速度(SRVmax)、峰值径向应变(SRSmax)及峰值圆周应变(SCSmax).结果 各组收缩期左室短轴方向的SRVmax在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呈现减小趋势,24 h组与96 h组各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组与72 h组各节段比较呈增大趋势,96 h组与48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R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 〈 0.05).SC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尖水平高于二尖瓣环水平(P 〈 0.05).结论 VVI技术能发现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的细微变化,在新生儿左室短轴收缩功能判定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