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看书、写字,长大对着电脑、手机,快节奏的时代,近视的隐患无处不在。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中,每两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近视,大学生中近视率更是接近90%。而成年人里,双眼高负荷地工作几十年能不近视的人简直就是幸运儿。可能是近视的人群太过庞大,可能是近视将伴随终生的真相太过残忍,民间一直有一个让近视大军感到安心的传言———近视的人不容易老花。那么,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替代疗法。功能良好的血管路径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开通率高、并发症明显低于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径路的首选方式。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其自体静脉条件差或者多次行动静脉造瘘术后,常导致静脉资源枯竭,难用常规方法建立前臂经典内瘘。本次研究探讨手背静脉培育增粗后转位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胡培克  李兆春  杨亚波  倪海龙 《眼科研究》2012,30(11):1026-1029
背景 主视眼是人类具有功能不对称行为的器官之一,它和非主视眼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基于成年近视患者调节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研究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与调节相关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描述性系列病例观察的研究方法,纳入35例年龄为18~ 35岁、双眼屈光不正球镜度为-2.00 ~-10.00 DS、散光度≤1.50 DC且双眼屈光参差≤1.5 DS、最佳矫正视力(BCVA)≥1.0的单纯近视患者,采用卡洞法并结合拇指法判断主视眼的眼别,采用主观、客观综合验光法获得受检眼屈光不正的度数,用移近法测量单眼的调节幅度,以附加±0.50 D融合交叉柱镜(FCC)法测量受检眼的调节滞后情况,采用翻转法测量各眼的调节灵敏度. 结果 本组患者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69 ±2.30)D和(9.60±2.37)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1.08±4.20) cpm和(10.63±4.60) cpm,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和0.25 D,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4、0.260、0.141).右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48±2.29)D和(9.33±2.49)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50±4.70)cpm和(9.99±4.90) c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9、0.116),双眼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左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91±2.35)D和(9.88±2.26)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70±3.77) cpm和(11.25±4.27) c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9、0.295),双眼调节滞后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结论 对于无或有较小屈光参差的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准确性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5.
应用神经轴突示踪技术研究人类视觉神经通路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神经轴突示踪方法 ,研究人类视觉神经通路在胚胎期 12w时的发育情况。方法 :取 12w胎龄的胚胎 ,浸泡在 4 %的甲醛缓冲液中固定后 ,分别在视束、上丘臂和视皮质下植入DiI染料 (DiI,1,1’ dioctadecyl 3,3,3’ ,3’ tetramethylin docarbocyanineperchlorate)。于室温下放置 4w ,待DiI晶体充分扩散后 ,根据神经轴突方向切片 ,通过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可见到 ,视网膜神经纤维投射已到达外侧膝状体、上丘。切片观察发现 :外侧膝状体处尚未出现分层现象 ;上丘处 ,来自视网膜的神经纤维位于上丘臂的背侧 ;视皮质下已存在板层结构 ,板层内神经元呈多种形态。结论 :通过神经轴突示踪技术发现 ,12w时视网膜的神经纤维投射已经到达外侧膝状体和上丘 ,视皮质下存在板层结构。这说明人类视觉神经通路发育存在“等待期”。  相似文献   
6.
倪海龙  姚克  陈彬彬  胡培克 《眼科》2005,14(1):36-37
改善白内障摘除术后调节功能的不足是目前人工晶状体设计研究的最大热点和挑战之一。新近国外文献报道了基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焦点偏移(focal—shift)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型号1CU,Human Optics AG,Erlangen,德国)植入术后有关调节能力的初步资料。本院眼科中心在近期进行了6例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本文报告应用多种主、客观方法检测其中3例术后一个月时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老视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677年Descartes首先观察到人眼在视野范围内能聚焦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调节现象,此后,研究者开始了探索调节机制之路。近二个世纪后,1855年H.vonHelmholtz提出了调节的生理机制理论[1]。该理论认为,当眼睛视远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紧张,使得晶状体变扁平;当眼睛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使得晶状体因自身弹性而变凸,屈光度增大,直径缩小。Helmholtz认为,老视乃因晶状体逐渐硬化从而导致调节力下降,以致出现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困难,因而治疗老视要从改善晶状体的弹性着手。自此,众多研究支持并补充了Helmholtz理论,使该理论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75~-6.00 D。患者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低眼),每组32眼,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双眼戴镜前以及戴镜后半年、1年、1.5年,2年的眼轴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双眼眼轴差值由戴镜前(0.46±0.24 mm) 下降到戴镜2年后(0.33±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8,P<0.001),高屈光度眼组戴镜2年后眼轴变化量(0.38±0.21)mm小于低屈光度眼组眼轴变化量(0.51±0.2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结论: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小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之间的眼轴差值,减少屈光参差量,可以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较高眼的眼轴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是改善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