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正确地鉴定血型是临床输血的关键[1]。在临床上由于遗传因素引起血型变异,进而导致血型鉴定错误时有发生。本文报道因遗传因素引起血型为Ael亚型导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临床资料胡某,女,28岁。怀孕9个月,几天前在外院作产前体检时,因血型鉴定困难遂到本院做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32.
王立新  秦莉  谭斌  黄春妍  熊辉  孙玉明 《华西医学》2009,(11):2940-2941
目的:回顾我院输血科近年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总结经验方法,保障输血生物安全。方法:收集2001年至今的微生物监测报告,计算合格率。结果:各监测项目的合格率不同,储血冰箱内壁在90次监测中合格率达100%,冰箱空气及储血室空气监测的合格率波动较大。结论:目前的消毒方式可以保障输血科微生物监测合格,杜绝院感发生。  相似文献   
33.
1985~2008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985~2008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趋势。方法:检索历年发表的精子质量方面的文献,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利用散点图和直线回归法,分析近24年正常男性精液精子密度、精液量及精子总数的变化。结果:1985~2008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参数中精液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1985~1994年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不存在与时间相关的变化(P>0.05),但自1995年后的14年以来,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精子密度从1995年81.5×106/ml下降到2008年66.7×106/ml,每年降低1.40%;精子总数从1995年257.2×106下降到2008年的185.9×106,每年下降2.15%。结论:1985~1995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未见明显变化,而1995~2008年14年间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明显降低,很可能与进入重化工时代引起的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计算儿童青少年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以及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前4位伤害死亡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谱大致相同,前4位伤害类型都是交通事故、溺水、跌倒和自杀。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人数16 052人,标化死亡率为9.58/10万,总体伤害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APC=-3.450%,P=0.055)。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406%,P<0.001);溺水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杀标化死亡率在近10年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000%,P=0.001)。总体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自杀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9.420%和AAPC=9.607%,均P<0.05)。女性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和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通事故AAPC=-7.364%,女性溺水AAPC=-5.352%,男性交通事故AAPC=-10.242%,均P<0.05)。城市和农村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899%和AAPC=-9.421%,均P<0.001);自杀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1.009%和AAPC=7.528%,均P<0.05)。结论 2012-2021年江苏省近1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伤害情况有所改善,但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防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报告1例因大剂量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导致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以及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ABO/Rh血型、不规则抗体、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对患者红细胞(DAT阳性)做酸洗脱试验并鉴定洗脱液中抗体的性质,追踪患者免疫球蛋白使用情况、溶血及贫血、输血过程。结果患者在连续3d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d后,发生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浆及红细胞洗脱液中均检出能够与A抗原发生凝集反应的抗体,患者血型为A型,抗体筛查阴性。结论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给非O型血患者带来溶血风险,如病情许可,应考虑暂停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如贫血严重需要输血,应使用O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居民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间死亡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粗死亡率为69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69/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为3.68‰,新生儿死亡率为2.39‰;平均期望寿命为81.34岁;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占全部死因的95.85%,其中男性前3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3位死因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和中毒。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和中毒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将以上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苏州市前列腺癌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6—2020年前列腺癌死亡数据分析年度变化趋势,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寻找高发、低发地区。结果:2006—2020年苏州市前列腺癌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3/10万;2006—2020年前列腺癌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9.25%,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07%。空间分布研究发现,苏州市前列腺癌存在高发、低发地区。结论:苏州市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高发年龄段为≥60岁的男性,应针对前列腺癌高发区域开展基于高危人群风险分层的肿瘤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38.
核酸疫苗即是将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 ,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 ,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引起免疫反应。核酸疫苗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但其引起的免疫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仅就核酸疫苗不同的免疫方式 ,包括皮内、肌肉和粘膜接种所涉及的抗原提呈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苏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跌倒死因监测数据,了解老年人因意外跌倒导致的死亡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8年苏州市意外跌倒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意外跌倒死亡率及疾病负担指标,计算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09—2018年,苏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居民意外跌倒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苏州市老年人跌倒的PYLLR为0.53‰,AYLL为4.80年。分性别比较,男性意外跌倒死亡的PYLL、PYLLR和AYLL均高于女性。结论意外跌倒已成为严重危害苏州市老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鉴于此,苏州市开展了一系列跌倒干预工作专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限制性输血措施对创伤手术用血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5~7月及2011年5~7月因创伤入院手术的243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前和出院前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手术前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用血量、平均住院日、感染率等,按年份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异体血输血的手术例数和手术平均用血量明显减少,输血患者输血前平均Hb水平由(112.2±19.4)g/L降至(85.2±17.5)g/L。2组相比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日由(23.6±17.7)d缩短到(18.4±12.5)d。结论限制性输血可减少用血量,同时患者安全不受影响;开展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的输入,能有效地保护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