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丫啶橙荧光染色,Td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2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As2O3诱导的LoVo细胞死亡呈现凋亡特征,研究表明随经物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As2O3在低浓度时主要干扰细胞在S期的通过,高浓度时则选择性诱导S期细胞凋亡。结论:As2o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 (CE)联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LIF)技术 ,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 ,检测人结直肠癌hMLH1基因点突变的方法。方法 PCR扩增 4 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与 2 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基因组DNAhMLH1基因 12外显子 ,采用CE LIF进行SSCP分析 ,对异常片段进行测序鉴定 ;研究不同筛分介质 (线性聚丙烯酰胺LPA)浓度、分离温度与分离电压对CE行为的影响。结果  4 2例患者中有 4例 (9.5 2 % )突变 ,CE测序证实为T115 1A的杂合子点突变 ;2 0例健康志愿者未发现突变。较高浓度的LPA(4 %~ 6 % ) ,2 0℃分离温度与 9kV分离电压有助于单链DNA峰分离。结论 调整适宜的LPA浓度、分离温度与分离电压可提高CE分析SSCP的效率 ,应用CE LIF技术SSCP分析检测hMLH1基因点突变快速、高效、重复性好 ,适合临床大样本筛查  相似文献   
33.
<正>闭合性腹部损伤是最常见的腹部创伤类型,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存活及预后尤为重要。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为其在腹部创伤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但须满足相应的应用条件。为满足诊断需求该技术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保无损伤漏诊,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而在治疗方面,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合理的手术时间[1]。鉴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 998年 2月~ 2 0 0 3年 6月本院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 ,收集手术、术后病理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共有 76例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 1 78.6± 4 9.9min(90~ 35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77.4ml(1 0~ 6 0 0ml)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 1 7.7± 1 2 .0d(6~ 6 7d) ,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平均为2 .8d。肿块距下切端平均为 3.35 2± 1 .0 6 2cm(2 .0~ 5 .0cm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 8.4 %。无手术死亡率。中转开腹手术 7例 (9.2 1 % )。总保肛率为 6 3.1 6 %。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能够达到和符合TME的原则 ,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肿瘤种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切口肿瘤种植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诊治LC术后切12肿瘤种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LC 10 865例术后发生切口肿瘤种植4例(0.037%),表现为剑突下戳孔处质硬肿块,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但无法找到原发病灶。行肿块扩大切除后辅以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分别随访40、20、10、1个月,1例在发现切口种植后3月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1例在发现剑突下肿块后4月脐孔戳口处又见转移性腺癌,手术探查可见腹膜肿瘤种植,另2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LC术后切口肿瘤种植发生率低,但预后差,传统胆囊病理检查可漏诊原发癌灶。认识其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205、LoVo和SW480的γ-synuclein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BSP)法检测5-Aza-C处理前后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巢式甲基化PCR(NMSP)及实时荧光定量MSP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水平0.66±0.34,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0.4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Aza-C处理后,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同时γ-synucle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80.0%(24/30)的结直肠癌组织和50.0%(15/30)的相应癌旁组织的γ-synuclein基因被去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的趋势明显强于相应癌旁组织(P=0.030).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上调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有一定关联,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收治的209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胃癌病人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70例,近端胃切除术9例,全胃切除术30例;腹腔镜下D1+α淋巴结清扫37例,D1+β淋巴结清扫32例,D2淋巴结清扫140例。手术时间为(218.3±54.4)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188.1)mL。手术近、远端切缘距离为(4.5±2.0)cm和(4.6±2.1)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9.1±9.7)枚。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获取数分别为(16.4±8.4)枚和(21.9±10.2)枚。25例(11.9%)病人发生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小肠梗阻等并发症。根据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病人100例(47.8%),ⅠB期病人21例(10.0%),ⅡA期病人8例(3.8%),ⅡB期病人31例(14.8%),ⅢA期病人13例(6.2%),ⅢB期病人18例(8.7%),ⅢC期病人18例(8.7%),中位随访时间31(2~60)个月,死亡率15.8%(33/209),肿瘤复发率16.3%(34/209),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80.9%,5年无病生存率79.6%。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一样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达到肿瘤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资料,其中1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因素,对于P  相似文献   
39.
自1991年Jacobs等[1]将腹腔镜技术引入结肠手术以来,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手术治疗。美国COST研究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块,且可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一致的根治要求和5年存活率,腹腔镜手术成为结肠癌根治的更好选择[2]。笔者所在中心自199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至今,积累大量经验和相关临床资料,获得结果[3]与国外相关研究类似。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不断发展,腹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 056例(2 473侧)接受LIHR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871例(1 005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1 175例(1 458侧),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10例(10侧)。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中位随访时间42(15~60)个月。结果:TAPP和TEP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下腹部手术史、疝的分型和类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APP组女性病人多于TEP组(P<0.001),有下腹部手术史病人多于TEP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