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脐尿管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增强以及Retzius间隙影像改变。结果 全部23例脐尿管病变均位于腹中线处Retzius间隙内的脐尿管走行区。1例脐尿管未闭CT显示阴性。2例单纯性脐尿管囊肿表现为椭圆形或长条状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囊内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5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者表现为形态类似的囊性块影,壁厚强化明显,另3例病灶呈多房状,2例呈均匀软组织块影,伴感染之10例在灶周Retzius间隙内均见多少不等的片絮状或索条状密度增高影。7例脐尿管肿瘤均位于中线位膀胱顶壁区,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状,增强后强化明显4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3例膀胱脐尿管憩室伴结石表现为横贯膀胱壁内外的高密度影,另1例伴发脐下脐尿管囊肿感染。结论 由于其独特的解剖部位,术前脐尿管病变很容易为CT识别,当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呈均质软组织块时需与脐尿管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分析173例肝癌的CT表现,71.4%的癌灶表现为低密度,20.8%为混杂密度,7.7%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多能显示等密度癌灶及门静脉瘤栓,能使大多数癌灶境界变清,有助于定性诊断。文中还讨论了AFP、B超及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CT与B超的敏感性较高(97.1%和94.2%),AFP较低(68.2%),定性诊断CT优于B超(90.8%和56.6%),而AFP对小肝癌的诊断最敏感。  相似文献   
13.
14.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估计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1~2人,最好发于胃,次为小肠[1-3]。最早由 Mazur和Clark 于1983年提出并命名,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等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1-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或腹块为主要表现,但不具特征性,术前诊断和分期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全貌及其局部侵犯与转移,系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也最为普遍[1]。笔者就肿瘤CT探查方案、定性与分期诊断、治疗后随访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展与注意事项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5.
肺真菌病的CT诊断(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真菌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肺部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 49例肺真菌病CT表现为炎性浸润改变12例,结节2例,霉菌球28例,混合型4例,支气管扩张伴黏液嵌塞症3例.13例病灶分布有多叶性特点(除外肺霉菌球28例).结论肺真菌病CT表现多样为其特点,动态改变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平滑肌肉瘤少见,占肾脏恶性肿瘤的2%~3%[1-4].笔者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平滑肌肉瘤13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小肾癌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小肾癌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6例无症状小肾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癌块直径18~30mm,并发同侧肾囊肿4例,错构瘤1例。结果:6例CT发现6个突出肾轮廓报癌块,呈等密度4例,略高密度2例,3例癌灶内见坏死区,1例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癌块显著强化,CT值升高30~70HU。结论:小肾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为其正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Peutz-Jeghers息肉,即胃肠道错构瘤样息肉,部分病例可合并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且有家族遗传性,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本病少见,中国人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CT诊断也少有报道[1-3]。笔者对8例Peutz-Jeghers息肉患者行多种技术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对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 =0.893、0.848, 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5, 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 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因诊断为SPN而行PET/CT检查的186例患者。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大小、部位、CT值、边界、磨玻璃成分、分叶、血管集束、胸膜牵拉、毛刺、钙化、空泡、空洞、SUVmax作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SPN良、恶性的回归数学模型。计算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如下:p=ex/(1+ ex ),x=‐8.111+0.091×年龄+1.351×分叶+3.565×血管集束+2.153×胸膜牵拉+0.447× SUVmax。以数学模型对SPN良恶性进行预测,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1.0%、85.5%、90.0%及77.3%。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177;0.019。结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准确性较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