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肠癌相关免疫球蛋白新基因SNC73结构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由减式杂交方法获得的人大肠癌相关基因SNC734 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SNC73的cDNA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得到全长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分析及预测;采用In situ-Max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荧光R带技术对SNC73在人染色体上的定位作了研究;利用Northern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SNC73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在大肠癌组织与这粘中膜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原位PCR技术检测SNC73 mRNA在肠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SNC73序列及开放阅读框9ORF)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免疫球蛋白IgA高度同源,为一免疫球蛋白样基因。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4q3 2。SNC73在大肠癌组织也 肠粘膜的表达有差异(P<0.05)。SNC73在肠上皮表达阳性。结论 SNC73在大肠癌中低表达,可能为一新的肿瘤标记物,并提示上皮细胞、非淋巴细胞存在IgA类的蛋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寻找神经母细胞瘤特异血清蛋白标记物,构建初步诊断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标本,30例其它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血清标本以及健康儿童血清标本10例;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器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构建3个模型并筛选出10个蛋白标记物,能够成功区分神经母细胞瘤和健康儿童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术前和术后蛋白质潜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与其它小儿恶性实体肿瘤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100%.结论 用SE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初步建立的模型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另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3.
肾母细胞瘤血清蛋白质标记物检测与分期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肾母细胞瘤患儿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记物,建立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模型与CT分期进行对照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80例血清标本(术前肾母细胞瘤30例,其他恶性肿瘤30例,正常儿童20例),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模型。结果筛选出2个m/z位于4153.9和3257.6的蛋白质标记物,区分肾母细胞瘤Ⅲ和Ⅳ期与肾母细胞瘤Ⅰ和Ⅱ期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8%;区分肾母细胞瘤与正常儿童、腹腔实体肿瘤及肾脏其他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是100%,敏感性是100%、80.0%、100%;临床分期模型可以特异性地将各期区分开来,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为100%;通过肾母细胞瘤早期诊断模型中的2个m/z(6984.4,6455.5)血清标记物进行分析得出肾母细胞瘤各期情况如下:Ⅳ期相对于Ⅲ期低表达;Ⅲ期相对于Ⅱ期低表达;Ⅱ期相对于Ⅰ期低表达;Ⅰ期相对于正常儿童低表达;后者相对高表达;临床分期越晚,m/z强度就越低表达。蛋白芯片分期准确性与病理一致,达到100%,在分期定性问题上优于CT(Ⅰ期100%,Ⅱ期85.0%,Ⅲ期85.0%,Ⅳ期75.0%)。结论用SELDI-TOF-MS结合SVM建立的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模型可弥补CT在肾母细胞瘤分期定性问题匕的不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血清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banced laser 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SELDI-TOF-MS)技术检测62例血清标本(先天性巨结肠42例,正常对照20例)的蛋白质质谱,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支持向量机)分析数据。结果筛选出3个m/z位于3221.7、5639.2、6884.2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模型。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区分先天性巨结肠和正常小儿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SELDI-TOF-MS结合SVM建立先天性巨结肠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是早期筛选及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5.
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在HNPCC家系中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29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0这 中hMLHI和hMSH2基因的种系突变状况。方法 H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筛选。结果 (1)在29个家系中,hMLH1和hMSH2两个基因的总突变率为31.0%,与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其中HMLH1基因是主要的相关基因。(2)10名患大肠癌的家系成员均含有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反映了突变与在肠癌的主要的相关基  相似文献   
46.
目的:构建肿瘤相关基因SNC90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型载体并进行转染研究.方法:肿瘤相关基因SNC90cDNA片断亚克隆至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型质粒pREP9中,并运用脂质体和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REP9-SN90转入3株人大肠癌细胞中,用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结果:重组体pREP9-SN90对SW1116,COLO205和SW620肠癌细胞株克隆形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2.2%,74.2%和59.7%.结论:这提示肿瘤相关基因SNC90对肠癌细胞生长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7.
可疑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比较分析符合国际诊断标准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ICGHNPCC)家系和提出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特征的异同,建立可疑HNPCC诊断标准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msterdamHNPCC诊断标准和作者提出的可疑HNPCC诊断标准,分别收集得到29个ICG家系和34个可疑家系。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进行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筛选。结果29个ICG家系中有9个家系被检出含有hMLH1基因的种系突变,突变率为310%;34个可疑家系中有10个家系被检出含有hMLH1或hMSH2基因的突变,两个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235%和59%。ICG组和可疑组中两个基因总突变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MLH1基因同是两组家系中的主要相关基因。两组家系中,突变均较一致地分布于基因的后半部分,突变类型也极为相似,均以导致短缩蛋白的突变最为常见。结论ICG组和可疑组在遗传背景上有着相似之处,对HNPCC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HNPCC家系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8.
早期癌概念的新转变 在不同的肿瘤中,早期癌各有其不同的定义。如在大肠癌中,早期癌是指病灶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者。而在乳腺癌中,早期乳腺癌中仅指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这两种特殊的类型。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为早期癌的概念应有新的界定,其内涵应扩大为无症状的患者,并伴高危的癌前病变患者作为早期癌的诊断对象。  相似文献   
49.
早期癌概念的新转变 在不同的肿瘤中,早期癌各有其不同的定义。如在大肠癌中,早期癌是指病灶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者。而在乳腺癌中,早期乳腺癌中仅指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这两种特殊的类型。病期的早晚不仅与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随着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ER细胞类型改变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体外TAM和MA单药及不同序贯或联合治疗的方法,分别作用于6组人乳腺癌Bcap-37细胞,以17荧光雌酮(17-FE)细胞化学方法观察ER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台盼蓝拒知细胞计数法测定其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TAM单药治疗后,A型(核浆型)细胞明显增多(从3.8%升高到20.7%),并伴随C型(浆型)细胞的明显减少(从31.2%下降到4.0%),表明TAM可能使细胞内ER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MA单药治疗时的细胞类型变化不明显,各组内分泌治疗后ER阴性细胞(即D型和E型之和)百分比相对升,设TAM→MA最高(为87.0%),MA→TAM和TAM其次(分别为79.3%和75.3%),TAM+MA与MA相近,分别为71.3%和69.3%,而对照组为65.0%,相应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也以TAM-→MA最高(为79.2%,P<0.01),其次为TAM+MA(66.5%,P<0.01),MA最低(为40.3%),结论:TAM使细胞内ER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是本研究中1个有铁生物学现象,符合雌激素受体基因调节学说的二步工作原理,其受体细胞类型的改变与相应的抗肿瘤作用用强弱相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ER旭性细胞被杀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