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膀胱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谌辉鹏,余伟国,汪强综述林培生审校)(南昌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南昌33000O)1定义和临床表现原位癌指癌变仅见于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常波及上皮全层,但尚未浸润到粘膜下层或真皮,是一种早期癌,如果继续发展使癌变突破基底膜...  相似文献   

2.
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其意义远远大于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案,因此对早期乳腺癌,尤其是乳腺原位癌(carc inom a in situ,C IS)研究是乳腺癌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乳腺原位癌为非浸润性乳腺癌,分为小叶原位(cobu lar carc i-nom a in situ,LCTS)和导管内癌(du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3例早期乳腺癌所应用诊断方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本组有小于2cm肿块12例,乳头溢液为主6例,局限性腺体增厚3例,乳头糜烂2例;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9例,早期浸润癌7例,非浸润性癌6例,原位癌1例。经5年以上观察,除1例因他病死亡外,22例均健在。结论:结合影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手段应用,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杜峰  路名芝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43-544,536
近20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各类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但总体生存率不能令人满意。以往主要通过腋窝淋巴结状态,原发瘤大小等因素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但相同情况下.预后常不一样.说明每个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尽相同。乳腺癌起源于各级导管及腺上皮,由腺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逐步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性癌及浸润性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乳腺导管造影,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病理证实的48例早期乳腺癌资料。乳头状癌8例,导管原位癌6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2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结果:48例早期乳腺癌中,乳腺导管造影表现:①病变位于Ⅰ级导管内21例,Ⅱ级导管内30例,Ⅲ级导管内3例。②导管内不规则充盈缺损23例。③导管截断14例。④导管壁僵硬,管腔不规则狭窄1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使导管充盈后能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和病变范围,是乳腺导管疾病中最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癌,但他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因此,研究其浸润机制有助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就乳腺导管原位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基因变异、癌细胞迁移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癌周微环境等方面对其浸润机制做一简要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认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最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诊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期食管癌解剖定义 早期食管癌包括食管原位癌、最早浸润癌和早期浸润癌三种类型。原位癌系癌细胞位于食管黏膜上皮层内,多局限于食管上皮腺导管基底膜以内。最早浸润癌又称为黏膜内癌,系少数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呈条索状或雨滴状侵入黏膜固有膜内,或虽累及固有膜但是未穿透黏膜肌层,此型浸润范围小,肉眼难辨。早期浸润癌又称黏膜下癌,癌细胞穿透黏膜肌层,侵入黏膜下层,但尚未累及食管肌层,此型病变范围较广,浸润癌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标记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原位癌、乳腺癌早期浸润以及浸润性癌共20例进行标记。结果 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和叶状囊肉瘤中腺上皮细胞呈鲜红色,肌上皮细胞连续性围绕并形成棕色花冠样;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细绳样连续或不连续围绕;乳腺癌早期浸润中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癌是指处于能被治愈阶段的癌肿 ,1962年最早应用于胃癌 ,此后也逐渐用于其他肿瘤。早期胃癌一般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原位癌(未侵入癌 )侵犯未至基底膜 ,浅表癌指仅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肿 (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 ,微小型癌仅限于显微镜下所见的癌 ,上述三者都属早期癌。1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的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之首 ,而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4%以上 ,所以早期诊断胃癌是减少死亡率的唯一途径。但由于早期胃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 ,一般的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分析各型超声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20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发现局灶性病变203例,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团块型)158例,病理为浸润性癌155例(98.1%),早期浸润性癌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1%(155/158);Ⅱ型(结节型)23例,病理为浸润性癌18例,早期浸润性癌4例和原位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0例(8.7%);Ⅲ型(导管型)12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原位癌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6例(50%);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囊样型)4例,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3例;Ⅴ型(弥漫型)6例,病理诊断早期浸润性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4例。余4例超声未见局灶性病变未予分型。207例乳腺癌超声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0.8%(188/207)。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内微小钙化灶显示率为39.1%(81/207),其中以导管型居多(6/12)。结论乳腺癌的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导管型声像图为乳腺癌的不典型声像之一。微小钙化灶是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男性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有浸润导管癌3例,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导管原位癌1例,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有不同表达。结论男性乳腺癌罕见,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与女性乳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p6 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波 SP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p6 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肌上皮围绕 ,p6 3阳性 ;原位癌p6 3染色显示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 ;乳腺癌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 ,p6 3染色显示肌上皮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结论 :从乳腺良性病变到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肌上皮的消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p6 3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钼靶和超声结合诊断乳腺原位癌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4002-4002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比2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原位癌患者的钼靶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在乳腺钼靶摄片上有乳腺癌征象的15例(71.4%);在乳腺超声诊断中有乳腺癌表现的8例(38.0%)。结论在乳腺原位癌诊断方面,乳腺钼靶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乳腺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结合诊断可减少此类早期乳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钼靶、超声及病理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经钼靶和B超检查一共发现乳腺肿块78例,住院后行手术治疗并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导管癌44例,乳腺导管癌14例,浸润小叶癌10例,髓样癌3例,原位癌2例,黏液腺癌2例,其他癌3例。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钼靶、超声均为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31例宫颈临床前癌的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临床前癌是指宫颈原位癌及早期间质浸润癌ⅠA期[1] ,及时发现并治疗临床前癌是阻断癌变及浸润癌的关键。1998~ 2 0 0 1年 ,我们对 31例宫颈临床前癌进行回顾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宫颈临床前癌 31例 ,占同期收治宫颈癌 (包括原位癌及浸润癌 )的 2 6 .8%。年龄 2 4~ 6 0岁 ,其中 2 4~ 4 0岁 8例 ,4 0~ 5 0岁 10例 ,5 0~ 6 0岁 13例。原位癌 11例 ,早期浸润腺癌 3例 ,早期浸润鳞癌 17例。1.2 临床表现  2 2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及体征 ,其余 9例患者中 ,5例有 2种以上症状。绝经后阴道流血 6例 ,不规则阴道…  相似文献   

16.
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治疗与预后有很大不同,虽然准确鉴别两者仍需依赖病理学方法,但研究二者的声像图特点对于更深入了解声像图与乳腺癌病理性质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以期提高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乳腺乳头状癌(P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占乳腺癌的0.5%~1%,以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恶性上皮增生为特征。然而,无论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该肿瘤的分类、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都存在争议。本研究中,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02  相似文献   

18.
①用二甲肼诱发大鼠结直肠肿瘤33个,水槽内7.5MHz超声检出最小病灶2~3mm,浸润粘膜层的息肉样良性病变21.2%,粘膜下层早癌36.4%,肌层浆膜层中晚期癌45.5%,肿瘤生物学行为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9%。位于粘膜层的原位癌,粘膜肌层的早癌超声无法辩认。病理所见腺癌为主与人类肠癌相似,故鼠肠癌大体所见超声图像及病理为肠癌早期诊断提供超声病理基础。超声对胃肠肿瘤标本的超声分期正率达86.4%。②用自行研制大肠超声显像液灌注(UBCE)为腹部B超检查提供良好声窗,图像清晰,增强病人对大剂量保留灌肠的适应力,经X线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肠镜手术病理验证UBCE超声检查诊断大肠肿瘤是安全、实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乳腺癌病例中74例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骨转移与不同乳腺癌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26.5%(74/306)。乳腺癌非浸润性癌和早期浸润性癌不发生骨转移。以胸部骨转移(58.11%)多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单纯性癌、印戒细胞癌、髓样癌较少见,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很少见,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硬癌,腺癌临床基本不出现骨转移。【结论】乳腺癌以胸部骨转移发生率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转移最为常见,其他类型较少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CT增强采用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方式,统计本组资料中螺旋CT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本组100例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79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3例,炎性乳腺癌、混合癌、黏液癌各2例,乳头状癌1例,共有111个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增强方式中环形强化77个,不均匀强化22个,均匀强化12个。病灶血流动力学特征:111个病灶中强化呈快进快出型占68%,呈平台型占17%,呈线性强化占15%。腋淋巴结转移73例,CT显示67例,占91.78%。结论:乳腺癌在CT增强扫描中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病灶的强化方式结合血流动力学特征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