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H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60例,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性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TACE联合PSE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外周血细胞水平、脾脏大小、Child-Pugh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 d,2组患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3个月2组患者外周血Plt、WBC及RBC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Child-Pugh A级比例明显升高而C级比例明显降低(P均0.05),且Child-Pugh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脾脏厚度及治疗后1~3个月脾脏长度、实验组治疗后1~3个月脾脏厚度及长度均明显减小(P均0.05),且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脾脏厚度及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均有发热、恶心、呕吐、胸腔积液、腹水、不同程度脾区疼痛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死亡者,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PSE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可明显升高PHC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控制脾功能亢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0例限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胃癌组)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空腹血清 GAS和MTL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 GAS 和 MT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第1天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并于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在胃癌根治术后可出现一过性降低,胃癌根治术导致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寻减少乳腺癌术后引流量的方法,评价“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法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引流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乳腺癌患者术后行“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53例(实验组),记录每日引流量、带管时间及拔管后是否存在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与前期60例乳腺癌术后单纯行皮肤全层缝合(对照组)的引流量、带管时间、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率进行比较[两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方向、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引流量、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瓣坏死和/或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法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促进皮瓣愈合、预防皮下积液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PR)及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01/11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依次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PPR及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3~6mo观察及随访,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8.00±6.70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1.65±4.07mmHg)有显著降低( t=11.288,P<0.05)。手术成功定义为未辅助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有效定义为辅助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末次随访11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79%;2眼有效(14%);1眼失败,眼压失控后行睫状体冷冻治疗。视力检查结果显示6眼稍有提高,7眼不变,1眼减退;13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眼在随访的第3 mo消失的虹膜新生血管又复现,给予再次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并补充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后消失;术后前房积血1眼,1 wk后吸收,未出现术后浅前房及眼球萎缩患者。结论: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及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PPR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可靠,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25.
彩超介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0例原发性小肝癌(SHCC)患者进行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30例共36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肿瘤直径1.1~3.9cm,每个病灶每次注射酒精2~10ml,或每次1~3ml。每周1~2次,共4~6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7个瘤灶消失,18个缩小,11个未增大。直径缩小或不变的肿瘤,影像学上呈囊性化趋向,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原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升高者显著下降,经组织学检查的瘤灶证实完全坏死。注射过的瘤灶无局部复发。肝内远膈部位转移7例。治疗副作用仅见短暂的局部烧灼痛、低热、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63.3%、46.7%。结论:对于原发小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疗效好,价格低,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肝血管瘤14例介入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 ,手术是肝血管瘤的首选疗法 ,但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他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时 ,经皮穿刺肝动脉硬化剂栓塞术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平阳霉素作为一种硬化剂其与超液态碘油配成乳状液 ,对肝血管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院治疗的 1 4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8~ 2 0 0 1年我院共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1 4例 ,其中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39~ 5 5岁 (平均年龄 47岁 )。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肿瘤直径小于 3.0 …  相似文献   
27.
520例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动脉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肝癌的动脉供血规律,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52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或肝总动脉造影,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再行肠系膜上动脉和/或腹主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结果表明只有熟悉肿瘤变异动脉供血,才能确保肝动脉插管的准确性和化疗栓塞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28.
随着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高精尖设备的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出现,医疗体制的改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及使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效益,进而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