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彭勃  王新静  白月奎 《河北医学》2013,19(3):417-418
目的:探讨在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环形混合痔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n=33)采取外剥内扎术;观察组(n=38)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对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观察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直肠最大顺应性两组相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可以有效改善外剥内扎术的术后不适,改善术后效果,而不会引起肛门功能受损,可以应用于临床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2.
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6年3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98例有完整资料的位于胃的间质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复阅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重新诊断,肿瘤两点取材构建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S-100及Ki-67蛋白等6种抗体的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变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确诊间质瘤91例(92.9%)。随访率91.0%,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患者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8%、79.6%和63.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肿瘤坏死、核异型、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手术类型、黏膜侵犯、年龄及Ki-67标记指数(5%为界)等因素有关(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肿瘤坏死及黏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P<0.01)。结论肿瘤直径大于10cm、核分裂像数目超过10个/50HPF、肿瘤有坏死,黏膜受侵常提示胃间质瘤恶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miR-431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结肠癌标本,使用RT-PCR检测miR-4316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培养HT-29、SW620、SCSP-514细胞,并转染miR-4316 anti-sense,观测转染后对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直肠癌组织中的miR-4316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转染了miR-4316 anti-sense的HT-29、SW620、SCSP-514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miR-4316在直肠癌中表达上调,并能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腹腔胆道镜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胃癌细胞中circ_0009910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表达水平,在BGC823、AGS细胞中采用circ_0009910 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验证转染效果;在circ_0009910敲降的BGC823、AGS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法检测集落形成、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相对表达水平为(7.238±0.895)、(5.023±0.786)、(4.184±0.356)、(8.561±1.026)、(3.478±0.301),较正常胃癌显著升高(P<0.01),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后,BGC823、AGS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目、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N-cadherin、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circ_0009910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及EMT。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住院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相关合并疾病的改善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30例肥胖症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体质量、BMI和腰围均低于或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相关合并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时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时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拟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短期...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减少出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是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39.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复阅1986年7月至2003年6月47例经病理诊断为腹腔或腹膜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切片,重新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min及S-100 5种蛋白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EGIST。肿瘤位于肠系膜12例,腹膜后8例,小网膜囊6例,其余4例肿瘤病例记载为腹腔来源。肿瘤中位直径12.5(4~30)cm,其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3例,上皮为主型4例,混合型3例。随访中位时间44个月。随访率90%。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9.5%和4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腹膜后和肠系膜及腹腔、肿瘤直径超过10cm、肿瘤有坏死、核分裂像数目超过5个/ 50HPF、肿瘤细胞异型性和中、低分化的肿瘤,其预后不佳。结论EGIST有其特有行为谱,预后评价除参照GIST的指标外;肿瘤直径超过10cm和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助于对EGIST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0.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5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 65例 ,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病例的 1.3 % ( 65 /5 0 70 ) ,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 3 5例 ,异时性多原发癌 3 0例 ,65例均行手术治疗 ,3 5例同时性多原发癌行根治性切除 2 9例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3 4.6% ( 9/2 6) ;3 0例异时性多原发癌首次治疗时 2 8例行根治术 ,2例行局部切除术 ,患者第一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92 .0 % ( 2 3 /2 5 )。结论 多原发性大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