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单个转移的淋巴结分布情况及其在预后中的作用,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转移位置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年2月~2008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常规病理检测只有一个淋巴结转移结直肠腺癌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263例,单个淋巴结跳跃转移率35%.淋巴结转移分布影响因素多...  相似文献   
12.
13.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手术切除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通过积极的转化治疗可以使一部分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病灶转化为可切除,并获得良好的生存。基于转化治疗后肝切除预后与转化治疗的线数、疗程等有关,多程化疗后带来的肝脏毒性及术后并发症增加等情况,建议在高强度、高效化疗适当疗程后,肿瘤退缩至符合可切除标准即可。关于最佳手术方式、同期肝转移原发灶与转移灶处理先后顺序问题,目前没有定论,建议由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蔷薇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在辽宁东部山区引种栽培情况,介绍了该植物的分布生境、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42例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肿瘤并适合手术治疗者,分别于术前、手术后1周、2周、3周及4周测定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3 、CD4 、CD8 及CD4 /CD8 比值,分析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NK细胞活性、CD3 、CD4 显著降低(P<0.05),而CD8 明显升高(P<0.05),致CD4 /CD8 比值进一步降低(P<0.01);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在手术后2周明显受抑制,术后3周开始有改善,术后4周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若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其细胞免疫功能可再次呈现受抑制状态。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与肿瘤负荷存在一定相关性,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1例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寡转移患者的多学科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经过.患者就诊时为直肠癌伴有同时性的肝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病灶属于潜在可切除目标.经过积极的全身治疗后,患者接受切除原发肿瘤以及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术后反复多次出现疾病的寡进展,通过有效的全身治疗以及多次有效的局部治疗获得长期的生存.该病例诊治经验提示,MDT制度可以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并帮助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符合寡转移的患者,有效的全身治疗配合有效的局部治疗往往能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而有效的局部治疗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1例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理标本进行复核;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别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直肠GIST患者中,男42例,女19例,中位年龄59岁。18例(29.5%)为术前活检确诊为GIST;46例首次病理诊断为GIST,另15例(24.6%,15/61;其中14例原诊断为平滑肌瘤或肉瘤,1例诊为神经鞘膜瘤)经复核病理标本后修正为GIST。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12例(19.7%),反折以下49例(80.3%)。经手术治疗52例.其中扩大切除术(同时作淋巴结清扫或联合脏器切除)21例,局部切除术(肿瘤剔除或直肠壁部分切除)31例。11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400mg/d新辅助治疗,41例患者术后或活检诊断后以伊马替尼治疗,其中25例为术后复发姑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5(6~391)月,52例手术者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95.6%、86.0%和73.7%;扩大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为82.6%,局部切除术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率仅与复发转移相关(辟0.0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各项因素均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均P〉0.05)。但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未服药者(82.7%比71.4%)。结论直肠GIST多见于直肠下段。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核心,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伊马替尼有助于改善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治率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肠癌患儿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总结分析儿童/青少年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15例肠癌患儿,男8例,女7例,年龄7~20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血便53%(8/15);6例行根治性肠癌手术,6例行姑息性肿物切除术,3例行肠镜活检术;8例患儿接受了术后化疗.15例患儿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结论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化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麻黄素引起视神经萎缩1例王福龙患者女,51岁,农民。视物不清、头晕、耳鸣8个月,於1992年7月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因患哮喘服用盐酸麻黄素,每次2片(每片25mg),每日3次,已连续服用7年。检查:双眼视力0.3(均不接受矫正)。双眼前节及屈光间质正...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本研究拟通过141例Ⅱ、Ⅲ期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病例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3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41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比较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14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8%。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理标本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而有淋巴结转移及以上三个标记物阳性也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Cox-2、MMP-2和VEGF表达阳性可能预示着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而有淋巴结转移、Cox-2、MMP-2和VEGF表达阳性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早意识到这些预后不良因素并及早进行辅助治疗可能使结直肠癌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