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II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初步探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对443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高危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再按有无辅助化疗分组分析、比较预后。结果 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切缘小于1cm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组分析显示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的II期大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后总生存率高于未化疗者。结论 术前伴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数少于12枚、T4分期、切缘小于1cm是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具有前三种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治疗(放疗或放化疗)可使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都发生改变,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后继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接受新辅助治疗及TME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93例,建立数据库。选择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组织类型、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ypT分期)、放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are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和CA19—9水平、放疗后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放射剂量、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期化疗与否、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时间间距等12项临床病理指标及治疗参数,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因素对93例行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血清CEA水平、放射剂量、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时间间距、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期化疗以及ypT分期是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ypN分期)的相关因素。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同期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及术后T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和0.503。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ypT分期仍与ypN分期相关,ypT0-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含奥沙利铂的同期化疗可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改善预后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乙肝相关肝内胆管癌(ICC)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3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HAIC的140例不可切除ICC患者的资料, 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组72例[男性43例, 女性29例, 年龄(59.6±9.5)岁(范围:34~81岁)], HBsAg阳性组68例[男性48例, 女性20例, 年龄(53.4±11.4)岁(范围:29~82岁)]。HAIC采用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FOLFOX方案。分析两组患者HAIC的效果、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所有变量均以分类资料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版, HBsAg阴性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3.2%(16/69), HBsAg阳性组的ORR为40.3%(25/62), 两组患者O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 P=0.035)。根据改良R...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94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Dixon)术患者的胃管引流量的统计与分析,探讨大肠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统计我院行经腹前切除术的患者的胃管引流液量,对可能影响引流量的因素:性别、年龄和用药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患者的胃管引流量与是否使用制酸药密切相关,用药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而用药组之间引流量多少无显著差异,患者年龄、性别等则对胃管引流量亦无显著影响。 结论 直肠癌患者行经腹前切除术后常规使用制酸药物可以明显减少胃管引流液量,而较少的胃管引流量可不需留置胃管,减轻患者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且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43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对具有2008NCCN指南所述的预后不良因素(肠梗阻或穿孔、组织学分化差、送检淋巴结少于9枚、T4分期)的结肠癌患者亚组.再按照有无术后辅助化疗(XELOX或FOLFOX方案)进行分类.同样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计算和检验。结果:44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82.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无肠梗阻或穿孔、有无糖尿病、大体标本切缘与肿瘤的距离、送检淋巴结是否大于9枚是Ⅱ期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术前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少于9枚的Ⅱ期结癌患者经辅助化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6%)高于未化疗组(分别为67%、64%)。结论:术前伴有梗阻或穿孔、2型糖尿病、淋巴结检出数目少于9枚和切缘小于1cm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具有肠梗阻或穿孔、淋巴结送检数目少于9枚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7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重新复核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与预后的相关。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66.7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为83.3%,5年生存率为 44.1%。原发灶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恶性程度)、手术方式、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间质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原发灶肿瘤大小及肿瘤性质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腹腔镜左外叶肝癌切除术的患者2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对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使用 ±s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区别。 结果其中6例患者成功行单孔腹腔镜左外叶肝癌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增加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较常规腹腔镜手术有所增加[(143.3 ± 57.2)min vs (93.2 ± 22.8)min,P< 0.05]。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腹水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单孔腹腔镜左外叶肝癌切除术具有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对术者的手术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能够显著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56例行根治性TME术的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0—2003年接受根治性TME术的1056例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20项临床病理指标对接受根治性TME术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总体的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9%(95%CI,83.8%~86.0%)、73.8%(95%CI,72.4%~75.2%)及65.1%(95%CI,63.4%~6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初治时间是直肠癌患者TM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子。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类型、手术方式以及浸润深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类型、手术方式以及肠壁浸润深度可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原发肝癌的75%~85%,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治疗目前被认为是较有前景的防治肝癌术后复发及病情进展的治疗手段。肝癌免疫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免疫细胞输注治疗等。本文就近年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3岁.于2005年3月发现右侧会阴部肿物,伴疼痛,且缓慢增大,于同年9月在外院行手术切除,会阴肿物大小约5 cm×3 cm,术后病理为"上皮样肉瘤",术后给予局部放疗60Gy/30 F,未予化疗,于2007年1月因切口疼痛2个月入我院,彩超检查示:右侧会阴部混合性占位,考虑复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遂行"右侧会阴部肿物广泛切除+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会阴部肿物为上皮样肉瘤,右外侧淋巴结为慢性炎症,右内侧淋巴结为上皮样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