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致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相关因素。方法入组56例接受3D-CR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放疗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A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和B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4例)。统计HBV再激活率、HBV再激活危险因素、HBV再激活相关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升高情况、肝功能损伤程度、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发生率及转归等情况。结果3D-CRT治疗后12周,A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低于B组(13.64%vs 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升高2倍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激活相关性肝炎发生率低于B组(6.25%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A组和B组的RILD发生率(6.25%vs 16.6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HBV再激活患者和HBV未激活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构成、HBV DNA水平的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CRT技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案,HBV再激活及RILD是肝癌3D-CRT治疗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D-CRT治疗后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BV再激活率及HBV再激活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12.
目的克隆人Ⅱ型胶原蛋白cDNA(hCⅡcDNA)基因。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组织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hCⅡcDNA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在LB培养基中培养12~16 h,挑取菌落并接种于LB培养液中,取2μL菌液为模板进行PCR鉴定,PCR结果呈现特异性条带为hCⅡcDNA阳性。对hCⅡcDNA阳性的克隆菌株进行测序。结果克隆基因经测序并通过NCBI BLAST分析后发现,其与Genebank中公布的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的基因序列(NM001844)同源性达99%。结论成功克隆出了hCⅡcDNA基因。  相似文献   
213.
背景:丹黄散能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减少溃疡创面分泌物,促进溃疡创面修复.目的:从基因组层面评估丹黄散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7-10/2008-09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代谢与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糖尿病足组)及丹黄散外敷治疗(丹黄散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取以上3组患者足组织标本,应用Oligo GEArray(r)芯片检测各组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与结论: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足组有28个基因表达上调,6个基因表达下调;与糖尿病足组比较,丹黄散治疗组有30个基因表达上调,4个基因表达下调.说明糖尿病足溃疡局部涉及多基因差异表达,丹黄散可调控部分差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14.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溃疡局部组织的基因谱表达特征。方法:获取糖尿病足溃疡局部组织,和正常成人组织做对照,以Oligo GEArray?芯片检测各组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基表达谱差异。结果:糖尿病足组涉及表达上调基因28个,表达下调基因6个。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局部涉及多基因差异表达。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基因谱;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215.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咽旁间隙受侵率达 45%~ 91% [1],颈淋巴结转移率约为 70%~ 90% , 诸多研究表明上述两者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 [2~ 4]。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 bcl 2在鼻咽癌中有异常高表达,并与发病、放射敏感性相关。本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p53、 bcl 2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6.
鼻咽癌远处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邝国乾  王安宇  崔英  陈龙  杨荣宁 《癌症》2001,20(7):748-750
目的:探索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230例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首发症状、治疗史、颈部肿块及其位置大小、T和分期等10个变量被纳入统计分析;找出与远处转移的可能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鼻咽癌患者中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变量其远处转移危险度(OR值)依次为:颈部敷药(5.023),颈部手术(3.858),男性(3.798),T分期(2.104),N分期(1.722);在T分期中,T4的OR值为T1的9.3185倍,T3为T1的4.2546倍。N分期中,N3的OR值为N0的5.099倍,N2为N0的2.9624倍。结论:颈部肿块曾敷中草药或手术切检及男性均为鼻咽癌远处转移高危因素;原发灶局部扩散和颈转移越严重,远处转移的危险性也越高。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研究基因STAT1沉默对人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介导的STAT1基因转染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CNE-2R,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沉默效果.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慢病毒转染后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STAT1表达降低(F=429.87,P<0.05)、细胞生长抑制(F3=.88~4.63,P<0.05)、凋亡率增加(F=38.13,P<0.05)、放射敏感性增加(F=252.80,P<0.05)、细胞周期中G0/G1、S和G2/M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沉默STAT1基因能增加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 CNE-2R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